2020年3月10日 星期二

社交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差異

社交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差異



多數人對於行銷的邏輯是用傳統廣告的思維去想,收視率1%,那麼要讓1萬人看到就必須在有100萬觀眾的節目上曝光,其他報章雜誌、戶外看板或車體廣告等都是類似的思維。



甚至當他手上有了網路數位科技媒體的時候,仍是用這種想法在設想行銷策略,例如希望有100筆訂單,那麼在平均轉換率1%的情況下,就必須讓1萬個人點擊你的網路廣告,在點擊率1%的情況下就必須要有100萬人的曝光數。



然後就拿起計算機,搭、搭、搭的計算,100筆訂單帶來的利潤是否能支持100萬次的曝光費用,若是還有剩就加大廣告費用,若是負數就修改廣告圖文再次嘗試。



基本上這種行銷方式是以購買率為核心思考,缺點是過於單一,因為影響購買率的因素太多,例如商品本身的競爭力、價格、該廠商的信譽、品牌力、購買的流程與體驗、實體店、通路、銷售人員等等都會影響購買機率。



傳統媒體有效觸及人數,必然小於廣告覆蓋人數,很多人並不理解行動、社群、數位化帶來的傳播本質上的改變,依然在用傳統媒體的思維來做新媒體的行銷。



讓我們以社群、行動的觀點來看,這裡行銷的方式是以傳播率為核心,而影響傳播率的關鍵則是內容。



在傳統媒體單向一層的體系內,要的是“足夠強烈”地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

在新媒體雙向多層的體系內,要的是“足夠強烈”地刺激消費者的“傳播慾”。

在社交媒體的關鍵是讓消費者為你宣傳,而不僅是購買。



在中國有個案例,五味創始人王東烽在公眾號只有30個訂閱者的時候,竟然可以讓一篇文章達到超過1000萬次的閱讀量。



透過極具針對性的內容,吸引對這個內容有興趣的群眾,這裡已經透過特定內容去篩選目標消費者,透過對人性的洞察使的他不分享不行。



你說了一段我一直想說,但是說不到位的話,會激發傳播慾。

你罵了一些我一直想罵,但是卻不敢公開罵的事,會激發傳播慾。

你寫了一篇文章實在是很有價值,我覺得不轉給朋友不行,會激發傳播慾。

我被一段影音打動,想讓我的朋友們知道,會激發傳播慾等等。

這一切都是對人性的洞察。



但是這個內容的索費也是不貲,你要達到百萬、千萬人次的傳播,在內容議題的設定、文字內容、照片影音的表現方式都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其費用可能也近似直接購買百萬、千萬次曝光的廣告,但是這種作法最大的好處就是直接透過內容去篩選讀者,而且有機會讓傳播率超過曝光率,也就是原本的預算只夠買百萬次曝光,這就是最大值,但是透過極致內容的創造,同樣一筆費用卻有可能達成千萬次傳播。



新社交媒體有效觸及人數,有可能超過廣告覆蓋人數。



我們應該混和上述兩種方式,直接與間接的影響消費者,依照你的狀況與產品、時機來調整比例交叉使用,以達成最大效益。



部分內容參考:"刘润"公众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