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經濟形勢對創業者不重要! (來源:財匯資訊)
經濟形勢對創業者不重要!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 2011-12-27 18:31:04病毒式傳播的八種方式<文章來自36氪>
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行銷的終極聖盃:動機
動機 是行銷的統一場論。
經過了十數家企業,大至員工高達8000人的上市公司,小至員工兩三人的新創公司,經歷了包括業務、企劃、專案、產品、廣告、採購、線上、線下的各種任務,我使用過各式各樣的行銷理論,就這樣經過了十年,到了今天我認為"動機"才是貫穿所有一切的核心要點,不論你是要銷售業績還是經營品牌都是一樣。
在google上搜尋"行銷理論"有855,000項結果,市面上的行銷書籍更是多如牛毛,不外乎4P、4C、STP、SWOT、BCG矩陣、市場調查方式、IMC、定價、定位positioning、 AIDMA 法則 、店頭、網路、社群、五大競爭力模型、產品組合管理(PPM)、推廣組合Promotion Mix...等等。
因此企業主及行銷從業人員,一旦開始啟動專案就開始按表操課,根據各式各樣的行銷理論,將其手邊有的資訊一項項套進去使用,以所得出的結論就按照步驟去執行。
難怪,失敗率這麼高!
動機 指的是起心動念,是一個複雜的整體而非單項因素,通常是由多項因素所組合而成,舉例來說,是林文傑這個人要吃飯,而不是他的肚子要吃東西。感到吃飽而滿足的是我這個人,而不僅僅是我的器官。當人感到饑餓時,不僅在腸胃方面有需求,而是在許多面向,如感覺、記憶、情緒、思想等都有所變化。就像女僕咖啡店對視覺與情緒、思想上的滿足。
發掘動機是行銷的終極目的。
所以在你分析企劃整個行銷專案的前中後,就必須時時刻刻問自己,在這個階段你目標對象的動機是什麼?有哪些變化?如何誘發動機?
我的習慣是向上提問,舉例來說,我要銷售一款新的維他命產品。
我會思考消費者為什麼要買新的維他命?
可能是因為價格、促銷、健康、最近感冒、家人需要、送禮、提振精神、朋友推薦...
再上一層的問題會是...
消費者為什麼想要...健康? 可能因為剛結婚...
消費者為什麼想要...送禮? 可能因為習俗、特定節日...
消費者為什麼想要...提振精神?可能因為昨天熬夜喝酒...
消費者為什麼想要...價格便宜?可能因為收入減少、剛換工作...
再上一層就會是....
為什麼結婚會跟健康需求有關? 可能因為責任感....責任感的來源可能是老婆、小孩....以此類推下去,最終我們可以發現最上層的動機,根據這個動機我們才能發展出後續的行銷策略,而不是根據該專案的最終'目的"(銷售目標10萬盒之類)去回推各項行銷策略。
加入Facebook最初的動機不就是"方便與朋友保持聯繫"而已嗎? 其他的網站技術、營利模式、使用者介面等都是次要的問題。
如何發掘動機?
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項,你自己要是自己產品或服務的顧客,也就是同理心,若你是男性,卻要賣女性用品也是可以進行所謂的角色扮演。
第二個是要觀察消費者行為,消費者是從哪來? 怎麼選擇? 怎麼付款? 怎麼將商品或服務帶走? 等等,從頭到尾貼身觀察。
第三個是量化的調查從社會文化、試用問卷、同行業龍頭公司比較等等。
最後請務必從生活中去貼近消費者,把消費者當成是一個"人",有名有姓,有朋友有家庭的"人",而非僅僅是一個數字(20-30歲、女性之類的),說起來是常識,但你會很驚訝的發現,不把消費者當人的公司及企劃人員,出乎你想像的多,那你呢?
你們都誤會 Facebook 了-Paul Adams 給行銷人的一課
Paul Adams 把社群媒體興起的脈絡和幾千年科技的演進連結起來,看似不可思議的群體力量來自於長久來人的行為,很簡單的道理讓我在想破頭要多為公司增加幾個 Facebook 粉絲時,有恍然大悟的感覺,一切,都是圍繞在「人」。
這場講座的內容大部分來自於他的書”Grouped”,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他的 blog,Twitter ,講座的現場影片在這裡。
延伸閱讀
創業者需要是「人類行為學的專家」
Habits Are The New Viral: Why Startups Must Be Behavior Experts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轉載自三十而慄 - 購物平台的反思:把網站做小,把服務做大
在中國這個偌大的商業環境中,因為市場太大,不少的企業一開始佈局就以大為主軸,套用在互聯網上也就是平台,而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如果我們把幾個大型的購物網站排成一列,然後把瀏覽器的網址遮住,同時也把網站的Logo拿掉,把網站中關於網站名稱的地方都馬賽克,你會赫然發現,網站的相似度竟然如此之高,高到你可能不知道這些網站叫什麼名稱,這也凸顯大家都在走一條安全的道路…
最近準備幫一個外資連鎖藥妝零售店做購物網站的網站咨詢工作,該公司在海外有多年的實體連鎖店的經驗,目前在國內一家大型的量販店合資設立一個購物網站試水溫,不過幾個月過去網站的業績一直提升不上去,跟對方的經營團隊溝通了之後,我發現了一些問題,藉此也跟大家分享…
這些網站不僅賣的東西大同小異,連價格都沒有什麼差距,有的就是網站上的特惠活動或者地區性的商品略有差異,因此在這個市場中,有特色且稀缺的好商品,應該屬於好賣的商品才對,更何況我所參與咨詢的這家企業的身份屬於外來的品牌也不差的企業,但怎麼會賣不好呢?
因為做大容易,做小難,做大只要技術搞定、平台穩,商品數量夠多、價格優惠,再加上充裕的行銷預算,基本上八九不離十,但市場競爭到一個階段,當行銷成本、人事成本被墊到一定的高度,外圍又有不少的企業蠢蠢欲動,等待場上的企業犯錯準備加入廝殺的時候,做大作平台的遊戲規則,就變成一種辛苦的行當,企業間比較的不是獲利力,而是融資的能力…
但這終究不是企業的經營之道,如果一家企業只能靠賠錢養用戶,在這個高度競爭且用戶完全沒有忠誠度的年代,無疑是自掘墓地,這個時候,就需要做小的思維…
何謂做小,小意味著專注、專業、深耕、挖掘等等,套用在購物網站上也就是真正的讓商品變成主角,讓品牌自己跳出來行銷,並且讓用戶的價值最大化,還有盡可能的留住每一個願意拜訪這個網站的用戶,而不是灑大網但漏掉不少的魚…
首先,商品的介紹、照片的訊息的完整度以及細節的把握,我經常跟這些平台的運營者說,應該向淘寶上一些優秀的小賣家學習,因為他們只專心做少數幾項商品,但卻讓每個商品都表現得很有精神,讓偶然進入的一些用戶立即被吸引,因為他們知道該如何讓商品變成主角,所以從商品拍攝、Model的選定、背景的控制、拍攝的光線與角度都非常的計較,後期的修圖以及照片的整理也下很大的功夫,力求讓用戶看到每一個細節,以及商品的特色,而不只是在價格上做競爭,用一種比較柔性的訴求,就好像每個商品都會說故事一樣…
進一步,商品所代表的品牌精神與文化的傳達也必須考量,好的商品、好的編輯整理會讓用戶當下被吸引,但是背後的故事(諸如:品牌所要闡述的理念、創立時的時空背景、所代表的深層文化含義)這個更容易被購買後的用戶所記住甚至傳播給身邊的朋友,或許這不是平台的專長,但如同實體的購物商場一樣,做得好的,還是能夠被發現以及勞記,關鍵在于你是否意識到這個的重要性,還有是否願意做出一些差異化…
接下來,適時的推出一些主題式的網站活動,用戶拜訪網站的行為,其實跟逛實體商場差異不大,唯一的差別是更沒有耐心,如果一上來只看到整個版面都是眼花繚亂的商品,用戶很可能馬上選擇離開,因為多數人購買的目的性並不是那麼強,所以用戶需要被引導(所謂八二法則的應用),在實體賣場就是透過導購人員或者是購物的動線,在互聯網上則是所謂的主題區,比如說冬天來了,用戶會有什麼購物的需求,如何包裝,如何做出刺激衝動購物的氛圍,如何突顯線上的買氣等等…
在用戶瀏覽的過程中,也許被某些商品所吸引,但是仔細看了之後,覺得還有落差,怎麼辦?所以必須增加商品之間的關聯以及分析用戶拜訪行為,首先對於商品做一些標簽分類,可以不用多,但要能夠涵蓋到較廣的範圍,比如說:保濕、除臭、親子…等,這些標簽會有不同的構面,就好像一個多邊形的矩陣一樣可以拼出一個個不同的結果,並且每一個結果都賦予一個有趣的名稱,這就是所謂的會員歸納庫,可以根據他的拜訪行為推薦可能感興趣的商品,目前很多網站都基本做到,但可惜的是對於商品的瞭解不足,因此所得到的結果往往差強人意…
最後,勇於創新玩一些不一樣的行銷活動,也許這也代表著冒險,甚至是存在較大的犯錯機會,但如果所有購物網站看起來都過度的近似,那就很難體現出其特色,因此我認為還是要勇於做一些嚐試,而不要一直都走老路,或者流於相互抄襲,或者是搶佔為數不多的流量資源,畢竟互聯網最大的特色應該是創新,但創新一直在購物網站中較少獲得展現…
因為最近大家都在討論電子商務的何去何從,憂慮著這個大泡沫被戳破,但即便如此,這個環境還是吸引不少人勇敢的往裡面跳,我認為今非昔比,現在更需要沈潛,更需要凸顯自身的特色與優勢,否則純粹一個跟隨者,很可能跟著前面的人一起跳入火坑…
Author: Stupid77【三十而慄】 | Post On: 2011-Dec-03 | Under 数位科技
延伸閱讀:不要賣東西,才賣得出東西的年代
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
用創意推動地球。
過去一個概念、品牌、產品、服務要告知消費者,一個行銷創意必須透過平面、電視、廣播等管道散播出去,受到傳播的消費者再經由朋友、同事、聚會、活動等產生口碑交互傳染,進而在店頭產生購買衝動或行為,最後消費者變成使用者,進而再產生使用後的分享與反饋...傳統的行銷理論包括STP、4P、SWOT等等,皆是由以上基礎產生。
在2011年的今天,隨處聯網的時代,你不需要再買廣告了,這是一個創意至上的年代,因為資訊的傳播與流動是前所未有的快速,消費者取得資訊的成本也是史上最低,你只需要一個絕佳創意。
我認為現在創意的重要性,凌駕於所有的行銷理論之上,因為絕佳的創意只要傳播給一個人,一傳百、十傳萬瞬間就可撲天蓋地,你有沒有發現網路爆紅的案例,近年來越來越多?
品牌成功公式:超乎消費者期待的商品或服務+洞察人性的絕佳創意+適當的網路媒介=一次成功的營銷。
而一般大企業的廣告預算,卻扼殺了好創意...預算越高創意的成分越少、可用資源越多創意產出越少。
現在一般企業的預算分配方式是:商品或服務(佔預算40%)+創意(佔預算10%)+廣告及渠道(佔預算50%)
我認為的預算分配的比例應該是:商品或服務(佔預算60%)+創意(佔預算35%)+適當的網路媒介(佔預算5%)
以上只是說明概念的相對比例,並非絕對比例。
多數的企劃人員只會分配預算,當你給他們3000萬的廣告預算,大約就會像...
找幾間創意公司提案
找幾間製作公司製作
找媒體採購公司購買
找公關公司操作議題
等等...
一樣的case若企劃人員只有300萬、甚至30萬的預算,情況就不同了...這時候企劃人員應該怎麼做呢?
阿基米德說過:「只要給我一個支點,給我一根足夠長的槓桿,我也可以推動地球。」
在現代以行銷的角度來看,那個支點就是"創意",而"網路"就是那根槓桿,你準備好推動地球了嗎?
實際的案例分享(MR.6):
菲傭的眼淚:可口可樂在菲律賓推出OFW影片感性行銷,大受好評
整個行銷活動過程,可口可樂先派人海外拍攝歐洲幾位菲律賓海外工作者的狀況,為何他們連一張機票都買不起?有的說,她們薪水微薄,每個月的房租都付不起,她們每個月要寄錢回家鄉,小孩要靠她的錢來養,不能有中斷,根本沒錢買機票!她們都已經離鄉5年、7年,沒有回家,其中一位叫Joey的老男人,在他孩子一歲就離國,在英國幫人「顧孩子」(babysit);他可以講故事給英國人的小孩聽,自己的兒子卻聽不到爸爸講的故事……。「如果,可口可樂可以給他們,他們最想要的,耶誕節禮物呢?」
可口可樂幫他們付機票錢,回到菲律賓,還派可口可樂的紅色專車、專人接送,來到一場派對,讓家人來到這裡,「我回家了!」給家人一個大驚喜,好多感人的畫面;最感人當是那位離家11年的父親,可口可樂直接帶他來到小學,看到已經是小學三年級的兒子,讓他緊緊擁抱著陌生的親兒子……。
最後,每個人都和他們的家人團聚了,全家人在餐桌上祈禱,桌上擺著……一瓶胖胖的可口可樂,全家共飲,吃火雞。
細看可口可樂這場活動,預算不會太高,因為,其實就是三~五張機票、和在菲律賓這邊一日的實體的活動而已,但整篇故事,就靠一則4分鐘27秒的影片,整個紀錄下來,成了一則超級強大的宣傳影片!裡面不必演員,不必假裝,所有笑容,所有眼淚,都是真真實實的;這樣的行銷招式,以單部影片的感染力來說,敢說絕對比目前看到的一些酒類廣告不斷的打電視廣告的「朋友暢飲」、「男人buddy buddy」這種只有30秒的廣告,效果大不知幾倍了。
影片在這裡: (Coca-Cola Where Will Happiness Strike Next: The OFW Project (w/ English subtitles))
延伸閱讀:
December 5th, 2011 by Jamie
流言終結者 #8:「你需要很多行銷活動…」
2011年11月27日 星期日
其實你是在非營利組織上班!?
舉例來說:
中國第一大電子商務網站京東商城年營收260億人民幣,沒賺錢。
全球第三大的薄膜液晶面板友達光電,沒賺錢。
台灣的驕傲台灣高鐵...,沒賺錢。
壹傳媒集團2011上半年度虧損3.24億港元,也沒賺錢。
還有更多的公司,表面上是獲利,實際上是財務作帳或是賣資產所產生的好看數字。
另一方面卻有很多非營利組織,反而是充滿了現金,獲利情況良好(可以做很多好事)...
弔詭的地方是這些非營利組織看起來反而比營利組織還要賺錢呢,先釐清一個觀點,非營利組織的意思是不以營利為第一經營目的,不代表他們賺錢的能力較差或是不能賺錢。
一樣舉些例子給你:
佛光山、慈濟、長老教會、紅十字會、扶輪社等等。
怎麼會這樣?
我想這些"營利"的企業公司,應該好好向非營利組織看齊,向非營利組織去學習如何營利。
我以企業管理的"產銷人發財"五個觀點來談這件事,看看有哪些不同。
研發:
營利企業:砸錢買專利、砸錢針對所屬產業的小地方研發、砸錢研發出可以告人侵權的無聊專利...
非營利企業:這部分要看這個NPO的成立原因,有些NPO是因為某些疾病而成立,例如超人克里斯多夫李維成立的脊髓損傷基金會,就是以研發脊髓相關醫療技術為主,但不管如何NPO的研發經費、用途、使用範圍都是相當明確而有效率的。
產品:
營利企業:實體商品或服務...
非營利企業:嗯...沒有產品,通常只有一個理想、理念、目標...。你看到的NPO銷售的商品,其實是其理念的代表物,通常消費者買下這個商品,不是因為他真的需要,而是因為消費者表達支持的行為。
例如購物袋、徽章、T恤等等。
財務:
營利企業:賺取成本與售價的價差、已經編好的預算要花光(不然來年就麻煩了)、浪費經常性支出(員工喜歡對自己好一點...)、浪費廣告預算打廣告給老闆與股東看等等...
非營利企業:能省則省,多省了幾塊錢也許能幫助一個小朋友吃飽飯,多數NPO員工從上到下都把節省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人才:
營利企業:砸錢就有人來上班。
非營利企業:以"動機"作為吸引人才的首要目的,例如"你想跟我們一起,讓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有飯吃嗎"。目前有部分營利企業也做到這一點,比如說有不少人才就因為馬雲的個人魅力加入阿里巴巴。
行銷:
營利企業:砸錢做廣告。例如:花大錢買提醒消費者該去上廁所的電視廣告。
非營利企業:說故事,一個動聽的故事就可以達成行銷的目的,例如:耶穌基督的人生故事。
在行銷上的差距是最大的,NPO總是從零開始,使用故事、創意去創造最大的傳播效應,有時候"廣告預算"這件事,反而是限制創意發想的最重要因素,例如:今年廣告預算1000萬元,一旦心中有了這個定錨點,創意就會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大幅受限。
高度資訊化的網路時代,更是企業向非營利組織學習的時代。
你的辦公室一定要這麼大? 一定要在市區? 主管的座位一定要獨立隔間?
你能否將你的產品或服務,化身為一種信仰、理念? 例如:我們公司製作的辦公椅能讓上班族遠離背痛之苦。
讓之前被背痛所苦的員工們,認同公司的理念、理想,隨時隨地推廣一張好的辦公椅?
不要只會用金錢動機去招募人才,用更高等的成就動機,你會發現會有比你想像中更多人不以金錢為第一的工作考量。
你會說故事嗎? 創辦人從小看著父親為了養家活口,長期忍受背痛之苦,最後必須依靠輪椅,創辦人因此研發出最佳的人體工學辦公椅...
一個消費者買了一張給老婆,因此挽救了一場婚姻危機?
每一天,你的公司可能都有大大小小的故事發生,你有記錄下來、篩選、傳播嗎?
你的公司所需的一切都要用現金買嗎? 可不可能用交換的、用分享的、用互助的?
何不用四十張辦公椅去換十張辦公桌? 用十張辦公椅換一台影印機? 節省你購買辦公設備的費用。不只是以物易物,你公司有多餘的人力嗎? 有多餘的辦公空間嗎? 空的會議室?有特別knowhow嗎? 是否可以跟別的企業做交換?
你有感謝你的客戶嗎? 你知道非營利組織是如何感謝客戶、如何關心客戶? 如何與客戶維繫不只是商務上更是情感上的關聯?
去了解非營利組織看看吧,相信一定能為你的"營利企業"開展出前所未見的新視野。
後記:當然每件事、每個公司、NPO都會有例外狀況,本文主要是希望指出一些新視野給在企業中的你思考,本文的說法都是相對而言,而非絕對。
延伸閱讀
彼得‧杜拉克:使命與領導
作者:彼得.杜拉克 Peter F.Drucker /著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4年06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573252120
哪裡買
零的力量:別讓沒錢變成你的阻力,敢做夢就能成就大事的11個成功秘訣
The Zilch : The Power of Zero in Business
作者:南西.勒柏琳
原文作者:Nancy Lublin
譯者:蔡惠□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11年06月17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1208015
哪裡買
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
如何成為網路人氣商店
如何成為網路人氣商店之簡報 -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本簡報參考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買這本書做延伸閱讀。
"上網賣東西,這樣做最賺:日本最強樂天網路商城公開銷售與經營奇技"
作者:仲山進也
譯者:張凌虛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09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526992
在這裡買
目錄:
要訣 1 能轉換觀點
有眼光,在不同業種身上找到靈感
第一階段 新手入門,怎麼突顯差異
要訣 2 連國中生都看得懂
知道對方怎麼貼標籤,然後防呆
要訣 3 他獲益我才獲利
讓顧客「覺得」省到或賺到或有趣
要訣 4 用問題突顯落差
對方覺得「這跟我有關」,你就贏了
第二階段 老是不賺不賠,問題在哪裡?
要訣 5 熟用三種發想術
重組現有事物,用同質做出差異
要訣 6 蒲公英式自慢學
天生我才必有用,找出之後守、破、離
第三階段 開始獲利後,如何複製成功?
要訣 7 帶出「一.一」團隊
人數一樣多,效能高十幾倍的簡單道理
要訣 8 你輕鬆他主動的領導
根據你的價值基礎,給他容許出錯範圍
第四階段 留住顧客與員工,你需要動人願景
要訣 9 成長穩下來?你該轉進了!
看狠準:S曲線前進和螺旋發展法則
要訣10 未必最好才能感動顧客
你還沒最棒,但他願意免費替你宣傳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不要賣東西,才賣得出東西的年代
什麼是被動消費?
就是你用錢去買廣告、做促銷、搞折價、弄活動、公關去Push消費者的消費意願,使其採取行動向你購買商品或服務,在此時消費者處於被動狀態,他是被無所不在的廣告宣傳所創造的需求、期待推去消費。
過去這一直是一個有效的方式,老闆們認為我今天開門做生意,就是要銷售、銷售、銷售!
過去十多年來,你知道資訊爆炸的數量有多少嗎?
鄒開蓮指出,台灣網路廣告在過去十年內成長了40倍。
遠在二○○三年時,全世界媒體、手機、網路創造出的訊息約為五十億GB,就已經相當於人類過去五千年來創造出的資料量總和。
全球目前每月超過1000億個網路搜尋,資料量每五年成長8倍。
每人每天平均接觸多少條廣告信息?很多傳播學專家試圖去回答這個問題,他們估計最高達到每天5000條。
當資訊量以光速傳布,隨時更新的今天,你憑什麼認為你推出的廣告會有用呢?
架了個網站、開一家店、投放了關鍵字廣告、Banner、報紙雜誌、甚至推出提醒消費者該去上廁所的電視廣告...消費者對於這些訊息,老早就已經練就一身視而不見的功夫了。
回答我,你記得今天報紙第二版的廣告是??
所以你不應該再賣東西了!
今天我們要創造的是主動消費,你必須讓消費者自己來找你,因為你找不到消費者的,廣告的目的在於消費者要找你的時候,能很輕易的找到你,現在廣告的用處也就是如此而已。
不賣東西,反而賣的好?
是的,相信我!關鍵就在於創造消費者需要的"內容"。
我們來舉個例子,當你遇到一個問題(不管是水管不通還是要撰寫營運企劃書),你會怎麼做?你一定會想起某位專家、會去蒐尋網路上的相關資料、會去問親朋好友同事同學(現在通常會用FB)、是否會上論壇、討論區爬文?
你會主動的去找到能夠解決你問題的專家,也許你就會付費購買他的服務或商品。
所以把你的專業分享出去吧!經由網路的力量讓消費者知道你、了解你、主動來找你,不要擔心將你的核心專業分享出去後,消費者會自行處理問題,例如你是水管工人,你分享了十大馬桶堵塞原因與解決方式,你想消費者會根據你的指示,動手去修馬桶嗎? 不,消費者會打電話、mail給你,付費請你幫忙解決問題。
不要再被廣告AE提出的曝光率、到達率、閱讀人口、消費區隔等報表所蒙騙了,那是上個世紀的技倆。
不論你的生意是銷售商品、提供服務,你都可以根據你的專業成為消費者主動尋找的對象,從今天起不要再賣東西了,你會發現你投入在創造內容、塑造專業的時間與金錢,遠遠比你投放廣告的費用低多了,ROI一定可以讓你滿意。
現在就開設屬於你的FB粉絲頁、你的商業部落格然後開始動筆吧!!
想知道如何讓你的部落格成為熱門部落格?可以參考我的另一篇文章
<讓商業部落格超人氣的必殺八招>
http://onsaleking.blogspot.com/2011/11/blog-post_6974.html
電子商務拐點到了by國際金融報
1.價格戰四起時,陷入打肉搏戰,之前大受資本追捧的電商已開始在資本市場遇冷。
2.電子商務正在蠶食線下零售市場,我們不得不拓展電商管道。電子商務領域由網商的時代逐漸轉向傳統企業的時代,即越來越向產品生產製造商、品牌經營者或傳統零售商傾斜。
3.此後幾年,B2C增速總體要高於C2C。其中,今年第三季度B2C的增長率為19.5%,遠高於C2C增長率。孟晉紅也表示,從美國及日本的例子看,未來B2C的前景大於C2C。
電子商務拐點到了
“電子商務行業發展面臨三大拐點:首先,價格戰四起時,之前大受資本追捧的電商已開始在資本市場遇冷;其次,電子商務領域由網商的時代逐漸轉向傳統企業的時代,即越來越向產品生產製造商、品牌經營者或傳統零售商傾斜;第三,電子商務C時代走向B時代的拐點已經顯現。”11月18日,艾瑞電商諮詢總經理傅志勇在第六屆艾瑞年度高峰會議上如是說。
拐點一:電商打肉搏戰
電子商務行業硝煙四起,電商們的競爭呈現白熱化。“亞馬遜上市六七年後才開始盈利,這是個漫長而又艱難的過程。”美銀美林投資銀行部董事蕢鶯春在會上表示,現在中國電商“正在打一場持久戰”。
在Jefferies董事總經理孟晉紅看來,電商奮力激戰的主要原因是看重中國電子商務的潛力。“目前,中國的電商零售額只占社會零售總額的3%,這個數字有非常大的提升潛力。今後電商這個行業一定有很大的發展。”
“持久戰之後,會有不少比較健全的電商生存下來。”俏物悄語執行合夥人戴磊表示,當前電商間的競爭是“肉搏式地燒錢作戰”,而亞馬遜燒錢,卻是在做扎實的基礎建設,只有這樣才能最終越過拐點。
拐點二:傳統企業破局
雖然電商發展只有數年之久,但目前的競爭格局已然不同,傳統企業不能再等閒視之。“產品生產製造商和品牌經營者,甚至說是原本線下的零售商,這些線下的傳統企業開始成為電子商務裡的主導者。”傅志勇說。
來自資本市場的孟晉紅也看好傳統企業。她認為,傳統企業一方面有著長期積累下來的平臺信譽及品牌資源,另一方面,也有著物流配送、倉儲等資本優勢。
在論壇的嘉賓交流互動中,很多傳統企業經營者也前來取經。“對我們而言,電子商務正在蠶食線下零售市場,我們不得不拓展電商管道。”現場一位元服裝業人士告訴記者。
事實上,蘇甯易購總經理助理李好已不將電商管道作為實體零售的補充,“它就是一個全新的業態”。易觀國際近期發佈的《2011年第二季度中國網上零售市場季度監測》顯示,蘇甯易購的交易規模亦躋身第四。蘇甯易購稱,“2020年要達到3000億元的戰略目標”。
不過,傳統電商的破局之路不好走,其中不乏失敗案例。對此,李好坦言,傳統企業缺少對互聯網用戶行為的把握。“蘇寧才做了兩三年電子商務,還沒有太多互聯網行為資料的分析和研究”。
拐點三:B2C逐漸崛起
另一個拐點則表現為B2C與C2C兩大模式市場份額的此消彼長。
在剛剛過去的“雙11”,淘寶商城一天完成了33.6億元銷售額,遠遠超過分拆後的淘寶網。“這意味著以B為主體的電子商務時代來臨了,電子商務C的時代向B的時代走這個拐點顯然已經凸現出來了。”傅志勇表示。
資料顯示,2003年淘寶剛萌芽時,B2C和C2C所占的網購市場份額分別是35.2%和64.8%。從那以後,C2C一路高歌猛進,到2008年,強勢的C2C把B2C市場份額壓縮到6.7%。不過,艾瑞諮詢的研究資料顯示,此後幾年,B2C增速總體要高於C2C。其中,今年第三季度B2C的增長率為19.5%,遠高於C2C增長率。孟晉紅也表示,從美國及日本的例子看,未來B2C的前景大於C2C。
2011年11月21日04:27 來源:國際金融報 作者:史燕君 李柯達
2011年11月20日 星期日
讓商業部落格超人氣的必殺八招
1.最新新聞:可以經由相關人脈獲得一些業內資訊,還有評論新聞,根據你的個人見解去分析評論相關新聞,例如:MR.6就常常使用。
2.各種排行榜(十種保護手機的方法、五種挽回泡水手機的急救法、年度最佳十大粉絲頁...等等)
3.調查報告:根據你產業或商品做一些調查報告,加入你個人見解後作發表,當然同時也盡量同步發表於其他合作部落格及SNS網站。
4.論壇、討論區(與SNS網站串接API),例如:使用Facebook 社群外掛元件應用。
5.各種白皮書: 如何使用ipad做簡報、如何使用iphone連接投影機等等,針對你自己的行業撰寫相關的白皮書。
6.相關Blogger的文章轉載與評論(互導流量、網網相連)
7.訪問相關專業人士的文章(例如:訪問百腦匯店長、相關產業的記者等等)
8.設計師、站長、消費者的故事,人性化、強化感性,因為我們的商業目的通常是很簡單規格化的東西,要用故事給予意義,才能提升價值與差異,如何說故事是一個重要的關鍵,寫出你企業、產品、消費者的各種故事吧。
以上除了文字也請多利用影像、錄音、圖片、表格做呈現,最後請您參考專業商業部落格範例 http://www.socialmediaexaminer.com/ (是世界上最頂尖的兩大社群網站之一)
中國電子商務的致命傷:物流(轉載華爾街日報)
報告中有以下幾個要點值得注意:
(1)中國網路消費者最喜愛到社交論壇網站查看產品介紹或推薦。
(2)去年,淘寶網的銷售額佔中國整個網路銷售額的79%,不僅如此,淘寶的銷售額比中國前五大門面零售商的銷售總額還要多。
(3)中國電子商務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配套的物流服務與品質:在受訪的4000多網民中,45%稱他們擔心自己購買的貨品會在運輸的過程中被調包成假貨。
(4)中國電子商務迅速發展的一個原因是人們收入的增加及網民對網購的日益了解,另一個原因是門面零售商數量有限,目前僅有260座城市擁有大型門面零售店。
波士頓諮詢公司的研究結果無論對阿里巴巴或騰訊這些直接與網購相關的網站,還是對百度(BIDU)這樣通過廣告而間接獲益的公司來說,都是一個利好消息。不僅如此,那些已經上市或擬在未來幾個月上市的中國新一代電子商務公司,譬如京東商城、凡客誠品、噹噹網(DANG)和麥考林(MCOX)等也將在這場盛宴中分一杯羹。
但快速發展的電子商務行業背後也存在著一個巨大的風險,那就是波士頓諮詢公司提到的物流服務能否跟得上,中國目前尚不完善的物流服務有可能大幅度降低網民對網購的滿意度。
近年中國的物流公司像雨後春筍般涌現出口,這跟今天美國的物流服務僅為幾家大公司所壟斷的情況完全不一樣。即便在1995年科技泡沫剛成形的時候,美國的物流服務系統也與中國今天的情況截然不同。
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有五家全國性的物流服務公司。當你建立一家網店時,你的最大擔憂是如何把你的網店向市場推廣,如何吸引客戶光臨你的網店,如何讓他們有足夠的信任來購買你的產品,沒有多少人會特別擔心如何把訂單上的貨物成功地送到客戶手中。人們都習慣性地認為聯邦快遞或UPS將會完好無損地把產品交到客戶的手中。事實上,這些公司也做到了。
不過,物流服務並不是簡單地把物品交給聯邦快遞或UPS,讓他們寄送出去。上世紀90年代末期,許多美國科技公司就在物流上栽了跟頭。例如曾經夢想成為全國性網路超市的WebVan,就因為需要花高昂的費用建造倉庫或具有冷藏功能的配發中心及運輸車隊而陷入財政困境。對於WebVan而言,吸引客戶不難,難的是他們無法讓客戶提升他們的平均消費,從而導致WebVan等公司最終無法承受高昂的物流費用。
我還記得上世紀90年代末在紐約有一家叫Kozmo.com的科技公司,他們獲得了2億美元的風投資金。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就是在20分鐘之內把你在便利店裏訂購的物品送到你家門口,比如可樂、口香糖和薯片等。為了做到這點,他們在紐約聘請了大批的單車送貨員。由於他們收取的費用不會比你在便利店裏購買的價格貴多少,這家公司很快便擁有了許多客戶。但是由於許多客戶只是為訂購一個巧克力條或一瓶可樂而使用它們的服務,因此在經濟下滑的時候,這家公司很快就宣佈破產。
以上所提的例子是想說明,即使在擁有許多全國性運輸公司的美國,物流仍然是一個頭痛的問題。在中國,運輸行業的成熟性還無法與美國相比,因此物流引起的問題將會遠遠超過美國。
為了解決物流問題,許多中國電子商務公司都投入大量資金打造自己的物流運輸服務。京東商城正花費大量資金來完善其物流基礎設施,以便能在全國各地運輸像電視這樣的大型物件。凡客誠品和其他服裝公司還提供免費運送,他們將顧客看中的衣服送到家門口,讓他們在試穿之後再決定是否購買。如果客戶對衣服不滿,他們還提供免費退貨。
我相信在未來10年時間裏,京東商城、凡客誠品和其他電子商務公司都會投入大量的資金來建造一套良好的物流服務系統。它們的收入或將不菲,但是它們的開支也將十分驚人。
有些中國公司正在將他們物流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打造成它們的殺手口。在美國,亞馬遜(AMZN)就選擇了這種策略。當亞馬遜剛成立的時候,有不少美國投資者擔心這家公司因沒有行業進入壁壘而會迅速被別的公司效倣。評論家還稱亞馬遜為“一家普通的網站公司”或“任何人都可以在兩天內建立一家類似亞馬遜的網站”。
但是他們卻沒有想到,沒有人能在兩天之內把亞馬遜辛苦多年經營的配發中心和物流設施建造出來。亞馬遜強大的運輸配套服務能讓它在24小時之內把任何物品送到你的家門口。
但是想要擁有這個競爭優勢需要多年的心血和大量的資金投入。亞馬遜在1997年上市,但是直至2004年它才獲得盈利。
淘寶商城或許能在中國複製亞馬遜的策略來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馬雲在今年1月份的時候宣佈將投入大筆資金建造物流運輸配套設施,將來,他還有可能把淘寶的運輸服務提供給那些無法建造運輸配套設施的小型中國電子商務公司。
長遠而言,京東商城或許也能把高昂的物流運輸設施打造成它的競爭優勢,但是我懷疑它是否願意投入大量資金。對於小型電子商務公司而言,我估計它們並沒有考慮到未來需要花費多少資金來建造物流運輸設施。
我相信許多投資者會因騰訊和新浪(SINA)遲遲未能把他們的微博服務轉化為商業收益而變得越來越不耐煩,不過,對於電子商務公司而言,投資者或許將會因為它們長期的高收入卻低利潤而一直牢騷下去。
時間:2011-11-17 14:33:40 來源: 《華爾街日報》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About art of living關於生活美學,我的創作
延伸閱讀請參考
天地有大美:蔣勳和你談生活美學
作者:蔣勳/著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16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3264019
在這裡買
在本書中,他鼓勵大眾從生活細微面出發,將美拉近到食、衣、住、行的層次,而能過一個有質感、有品味的生活。蔣勳公開自己力行生活美學的體驗與心得,讓大眾明瞭美感訓練並不難,美感生活並不貴、不遠。他希望忙亂步調下的現代人,可從本書中習得如何放緩生活步調、舒緩生活壓力,從最平易的生活面來伸展感知的觸角,尋得心靈釋放和寧靜。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15863
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台灣智慧型手機使用率為26%(2011/10/31)
這是Google提供的數據,就參考就好,國內的調查有的說是30%左右,我個人觀察是明年有機會達到50%的臨界點,當跨越臨界點的時間發生,也就是行動商務、LBS、行動支付發展的轉折點發生的時候,所以我想2012年底是Tipping Point,2013年會是爆發性成長期。
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網路行銷、搜尋引擎、電子商務研究站: 看似跟 Facebook 无关的实验范例
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
Voice。IN: 網路社群-小編悲歌
Voice。IN: 網路社群-看懂數據分析的意義!
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如果我們真的了解自己,就不會在乎別人怎麼看我們了。
如果我們真的了解自己,就不會在乎別人怎麼看我們了。
We don't need to care how people think about us if we really understood ourselves.
作者:Dawn An-Tsz Hsu
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是否曾使用智慧型手機購物的調查結果
▲ 統計圖表可以再依據年齡、性別、網路用量做篩選,也可以匯出(圖片取自 OurMobilePlanet.com)
2011年10月3日 星期一
【佳句】生命中的點點滴滴
這種做法從來沒讓我失望,也讓我的人生整個不同起來。
Steve Jobs,蘋果電腦與 Pixar 動畫製作室創辦人,2005.6.12 對史丹佛大學畢業生演講
拜讀Charles Tsai查理王,2011/10讀者文摘"永遠相信自己有無限可能"。
2011年9月19日 星期一
在電子商務的革命前夕
2011年9月3日 星期六
2011年7月29日 星期五
2011年7月28日 星期四
價格的力量
價格影響了人類的行為決策,我們常常受自己的主觀意識,而改變自己對事物的認知,”誰說人是理性的”書中提的”安慰劑”效應是一個例子,主觀上我們會認為一分錢一分貨,較貴的商品通常有較佳的品質。
我個人認為談價格應該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我們熟知的有形商品標價,一個是
我們常常忽略的無形的價格。
舉例來說,無形的價格包括取得門檻(以網購來說例如加入會員)、取得時間(為取得商品或服務所需的時間)、社會觀感(例如買了”唸妳”這張專輯,要忍受朋友的嘲弄)等等。
有形的價格+無形的價格構成了我們評估是否值得購買或取得的決定因素。
另外我們要了解”價格”是相對的,它並不是一個絕對值,非洲人認為一餐US$5是天價,美國人認為這只是喝杯咖啡的消費而已,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消費者的收入、環境、社會氣氛、種族文化、生活經驗…每一項都大大影響消費者的價值認知。
我們所做的每個決定都受到價格(付出的代價)影響,很多時候連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例如:我中午花100元吃麥當勞,我就損失了100元的機會成本,我可能可以吃到更有價值的東西,但是麥當勞離我距離10公尺,其他餐廳離我10公里,在此情況影響了我的決定。
說得更深入點,妳(你)所花在陪男女朋友、家人的時間也是有價格(代價)的,同樣也包括了無形的時間與有形的價格(例如:月薪3萬,每分鐘價值3.125元),而你認為這是值得的,你在陪男女友、家人所獲得的快樂遠超過你所付出的價格(代價)。
所以在經營一個電子商務的生意,我們要考量的包括:市場上的平均價格為何? 我們的消費族群是誰?(經濟條件、生活水準)、消費者除了付出有形的價格,在我們網站上他付出的無形代價是否合理?(可否降至最低水準,例如pchome的24hr),當消費者在評估(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將所有的可能性一一的分解,一步一步改善,創造最佳的消費體驗。
2011年7月3日 星期日
"忠誠度"是一個假議題!
消費者是沒有任何忠誠度的,一般討論的"忠誠度"完全沒有意義。
舉例來說:
同樣的A與B兩個商品,A比B便宜,消費者就買A。
同樣的A與B兩個商品,A比B購買上更便利,消費者就買A。
同樣的A與B兩個商品,A比B好用,消費者就買A。
同樣的A與B兩個商品,A比B環保,消費者就買A。
同樣的A與B兩個商品,A比B有保障,消費者就買A。
同樣的A與B兩個商品,A有聽過、B聽都沒聽過,消費者就買A。
etc....
所以所謂的忠誠度,是經過無數的努力所產生的,而它也會是轉眼即逝的,在動態的商業競爭環境,沒有人能在某個構面保持永遠優勢,例如:
初期A比B便宜,取得優勢。
沒多久B開始降價比A便宜,此時A轉換其競爭優勢,開始成為最"便利"的A商品....其便利上創造的價值又超越了B的價格,所以消費者又轉回A商品。
所以所謂的"忠誠度"只是一個表面的假議題,它是無數的"因"創造的"果",當我們在說某品牌有高忠誠度,或是如何提高忠誠度等等問題的時候,因該回過頭來想,在這一個時間上,我們商品的定位、USP、對消費者的洞察、成本、利潤的平衡、資源與社會環境等等多樣變數,我們掌握了多少?
找出"因"而不要只看"果"才是正確的思考方式。
2011年6月19日 星期日
2011年5月9日 星期一
回答一間上市公司關於e-mail開信率、點擊率及無效mail地址的問題
Dear
其實要篩選正確有效的mail,不外是您提出的方法,辦活動、抽獎、看近幾次的到達、開信的次數...等等。
無效的mail有幾種可能...
1.隨便亂留的
2.留了正確的卻從來不打開來看
3.留了一個專門用來申請會員,收廣告信的信箱
4.正確的mail,確被消費者設定為垃圾郵件,寄來直接進垃圾信箱。
etc...
現在人的時間寶貴,又多的是各式各樣的mail、廣告、網站、簡訊等等,在互相爭取消費者注意,我個人覺得我們要多回到基本面看,為什麼消費者要收XXX公司的mail、為甚麼要打開來看、看了以後還要點擊進去?
若mail的內容根本就是一般的廣告,那麼就算100%都是正確的mail地址也沒有用,一封好的、有用的、有趣的mail,消費者自然會訂閱、會打開、會點擊...就像我們會訂閱各式各樣的Blog RSS一樣。
XXX公司發mail的目的是什麼? 只是要提醒消費者XXX公司還在? 還是要跟消費者建立關係? 還是單純想要吸引消費者買東西?
應該是要有一個長期核心目的,而每次的mail都是根據核心目的所衍伸出來,圍繞者目的走。
沒有用心經營會員,只把會員當成數字,而不當成有血肉的人,發出再多的mail也會被忽視,一個好的mail,好的內容、真誠的溝通、誠實的優惠,在網路世界裡是從來不會寂寞的,所以重點在於用心製作mail,把每次發送mail都視之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現在企業犯的錯誤就是因為mail發送成本低,就不在意、不用心找一個菜鳥主筆就隨便發送出去,殊不知他們付出了損失好不容易建立的消費者溝通管道、浪費消費者寶貴時間,大大付出了該企業在消費者心中地位的代價...。
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
2011年4月13日 星期三
2011年4月5日 星期二
年營業額300億的空殼...!?
昨天與L公司的V先生聊天,提到Yahoo實際上只是ㄧ個空殼子,一年確可以創造300億的營收(包括購物、廣告、拍賣、頻道租金)。
我就看了一下Yahoo首頁內容,果然Yahoo首頁的內容都是合作夥伴(內容供應商)提供,Yahoo最強的核心能力在於:
1.整合能力(將各式各樣的CP整合進Yahoo,符合網友所需又彼此不衝突)
2.準確的眼光(何時、要找誰、用哪個服務配合etc,眼光精確)
3.Yahoo品牌營造
舉例來說:
Y!手機娛樂頻道:e7play、比價王,提供內容。
Y!購:剛開始也是與興奇購物合作,後來才合併。
Y!股市:由凱基證券所提供
Y!遊戲:由Sonet所提供
Y!新聞:由Udn、中時、中央社、nownews等等提供
還有很多....
若有一天所有CP都離開Y!那Y!就玩完了...例如搬家到FB??
其實我主要是在想,若是找一個知名品牌為"殼"的看板,是否也能創造不錯的營收?
舉個例子:
大家知道中國百腦匯是中國最大的三C連鎖賣場,品牌知名度很高,但是他們的網站很糟,在此請況下,我們是否可能以百腦匯做"招牌",尋找合適或互補內容、服務、娛樂、社群、電信、生活供應商合作(CP的品牌知名度不如百腦匯的情況)也可與一般搜尋、入口網站做差異化(因為合作供應商都是聚焦於3C生活),剛開始EC部分一樣找一家不錯的購物網站配合,一兩年後再將其併購,這樣以"百腦匯"之品牌做為平台,經營包租公的生意,之後再一步一步拓展營收範圍,這也許是百腦匯網路策略的一個可行方案呢?
2011年1月25日 星期二
保健發泡錠 一泡而紅
保健發泡錠 一泡而紅
【聯合報╱記者陳立儀/台北報導】
2011.01.25 09:55 am
攜帶方便、口感佳的發泡錠,是保健食品市場新主流。
台灣保健食品市場去年有高達840億元規模,超過27%的人每天一定要吃保健食品,不僅美容飲品、維他命類受歡迎,方便攜帶、嗜口性佳的發泡錠更是保健新主流。
根據康是美統計,近3年維他命類銷售成長超過5成,其中又以發泡錠成長最多。發泡錠擺脫「吃保健食品像吃藥」的印象,甚至有人就是愛它放入水杯後的發泡過程和類似海浪的聲響,覺得有種心情療癒的作用。
發泡錠訴求愈來愈多,例如膠原蛋白、蔓越莓等女性喜愛的美肌保養類,還有補鈣、補鐵甚至四物,口味包括檸檬、葡萄、水蜜桃、百香果等也相當多樣。
除了常見的拜維佳、力度伸、健康對策等發泡錠品牌,保瑞國際新推出結合5種中西草本萃取和6種維他命的IMMU BOOST博世特益木發泡錠,市場定位獨特,就連包裝都講求時尚感,要從台灣出發,並進軍中國大陸與東南亞。
博士特益木發泡錠新品內含許多種草本萃取。
醫藥專書作家陳長安指出,保健食品若以劑型區分,錠劑容易被胃酸破壞、降低吸收力;液劑、凝膠類雖時髦,但保存不易,可能需添加防腐劑;發泡錠透過加水溶解,可同時補充水分,吸收力和口感也比較好,對吞嚥困難者或兒童、銀髮族來說尤其方便。
陳長安表示,心情鬱悶、季節變化、旅行出差、經常熬夜、過度繁忙、壓力大、生理期等,可藉保健食品補充營養、提升身體防禦力。不過專家也提醒,保健食品強調的是「預防」,應依照商品說明使用,不宜過量;養成良好的作息、飲食習慣,才是健康的基礎。
【2011/01/25 聯合報】@ http://udn.com/
2011年1月21日 星期五
維他命中西合璧 搶民眾荷包

維他命中西合璧 搶民眾荷包
2011/01/20 13:27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0日電)歲末年終送健康好禮,近年來,維他命多了中藥味,維他命B加枸杞、葡萄糖胺合併龜板膠、四物加上鐵、人參和硒送做堆、轉骨方加鈣,就是要消費者打開荷包。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教授葉松鈴接受業者委託研究,以5種草本萃取液與6種維他命與微量元素組成保健配方,進行動物試驗,證明具有免疫調節效益,能提升細胞性免疫力28%。
這個保健配方含有紫錐草、接骨木、黃耆、人參與金銀花等中藥與西方草藥,以及維他命A、B2、C、E與硒酵母、硫酸鋅,是標準的中西合璧配方。這不是坊間首見,類似的保健產品日趨多樣,大人、小孩和女性,統統包辦。
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說,銀髮族風靡的軟骨保健食品葡萄糖胺,中藥業者順勢推出龜板膠與葡萄糖胺的中西合璧版,龜板膠本來就是健步護關節且含鈣的中藥材,業者在中醫診所通路舖貨,老病人回購率不錯。
將這一波中西合璧保健食品推上高峰的生技業者,數年前將女性愛用的四物和鐵做成補血保健食品,請學界背書增加鐵質的吸收,一砲而紅,穩坐四物鐵的第一品牌;業界紛紛跟進,也推出四物加黑糖的類似產品,因為黑糖也含鐵。
最近很流行的眼睛維他命,主要成分是維他命B、C、葉黃素、β胡蘿蔔素、魚油等,中藥的眼睛維他命加上枸杞、黃耆等傳統護眼的中藥成分。
此外,秋冬時期,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紛紛燉補轉骨中藥為青少年進補,中藥轉骨方也有濃縮製劑,現在則出現加鈣的強化版轉骨方。
張家蓓說,上述中藥化的保健食品,中藥學理說得通,配方組合也很適配。
1名不願具名的中藥業者指出,中藥化的維他命,大部分還是提高附加價值的保健食品,廣告不能宣稱療效,只有極少數是衛生署許可認證的健康食品,業者只能鴨子划水,把市場做大,讓消費者習慣中藥食補的新面貌。10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