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

<文傑猜想之一>意識是一種自然力



世間的萬事萬物皆由原子所組成,假設原子核是一顆乒乓球,圍繞著它的電子大約距離原子核一里半的距離,在原子核與電子中間是一片虛無真空,在這個量級的大小下是被量子力學所主宰的世界,一切都是機率波的存在,直到被觀測者觀測,就會塌陷到一個確定的位置,在這個位置上數十億、兆原子所組成的巨觀物體就可以被我們巨觀的身體與感官所感知。

當你觸摸一張桌子的時候,其實這張桌子有99%是空無一物的狀態,但你你卻能用你的手實實在在撫摸桌面,感受到確實的物體,這是怎麼回事?

這就像單一的水分子滑過你的手心,對你而言是沒有這種特色的,但是數十億個水分子集合起來,同時滑過你的手心,就會湧現一種的感覺一樣,微觀物理中大量的極小物質組合起來巨觀的物體,將呈現出一種完全不同的物理特色。

這種感受我個人的猜想是因為意識力的介入,這世界已被發現的自然力有四種,分別是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電磁力和重力,從原子解釋到星球運行都說得通,讓我們做一個大膽的猜想,想像我們的意識也是一種自然力,第五力。

這時候情況會如何呢?

愛因斯坦曾說上帝不擲骰子,他用月亮的例子來質疑量子理論,當我們不看月亮的時候,月亮是否仍在那裏?

如果量子力學為真,那麼當我們沒有在看月亮的時候,月亮應該處於機率狀態,月亮會出現在所有可能出現的地方,直到我們觀測它,此時它的機率狀態就會坍縮到一個位置,我們所觀測到的位置,因此這聽起來不符合現實,現實狀況是不論我們有沒有看月亮,月亮應該都會在那裏才是。

所有生物,例如螞蟻,是透過物理性的分工合作來確保演化與生存,而人類除了物理、身體性的合作外,還多了一項絕無僅有的意識合作,若我們將意識假設為第五自然力的時候,當你轉頭沒有觀測月亮時,世界上仍有成千上萬的人抬頭看月亮,這也就代表月亮之位置仍然處於坍縮狀態,意識力有如重力、電磁力一樣影響著現實物理世界,所以這世界所呈現的方式,應該是所有人的共識世界,我們透過個人的意識發散,在身體之外的維度(四維或更高維)的時空中,讓意識相互融合成一個三維世界的投影,所以我們觀測不到意識力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它處於不同的維度時空中,再往下猜想,當人類的肉體死亡時,意識仍然會在三維以外的時空存在,與所有的意識流共同存在時間之外,成為那一道光的一部分。



2016年5月29日 星期日

無知與懦弱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無知與懦弱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這句話出自三體(作者:劉慈欣,華人第一人雨果獎得主),在這八十八萬字的科幻文學巨作中,這句話引起我特別的注意。

為什麼”傲慢”會是生存的障礙呢?
弱小、無知甚至是愚笨,對於生存的障礙不是更嚴重嗎?

最近剛好有個例子,可以來說明一下,最近有個大新聞就是”中國作家楊絳先生2016年5月27日凌晨1時於北京協和醫院病逝,終年105歲。楊絳先生著作有《洗澡》、《幹校六記》、《我們仨》等,是著名文學研究家和作家。”

當這個新聞出現的時候,有一堆網友在新聞下方留言”你筆誤了”、” 楊絳是女性”、”先生?你搞錯了吧”…,很多人在不明就理的情況下,就公開的發言指責新聞中稱楊絳”先生”是個錯誤,殊不知這是一個對於楊絳的尊稱,與楊絳的性別無關。

傲慢,會出現在許多層次上,上述的例子就是出現在個人對於自己知識的傲慢,輕易地指出你自認他人所犯的錯,而沒有意識到這是由於你的知識不夠,因此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奇妙的悖論,知識越是不足的人,輕易指責他人的情況就越多,因為他們的知識不足以讓他們知道自己的知識不足。

傲慢,也出現在個人的經驗層次上,當你遇到了某個人,你就會依你過去的經驗去比對記憶中類似的人,而推論出這樣類型的人就是XXX,這就是經驗上的傲慢,請問台灣就有兩千三百萬人,請問你是遇到了幾位? 更不用說大陸、東南亞隨便都是數十億人口,而你卻就你過去遇見的數十人來推論,這樣的情況就是XXX?
這真的是非常非常傲慢的一種態度。

教宗額我略一世所提出的七大罪其順次序為:傲慢superbia、嫉妒、憤怒、懶惰、貪婪、暴食及色慾。同樣的他也把傲慢列為七大罪之首,傲慢是最嚴重的一宗罪,一種極度自信與驕傲的心理狀態,以致於擁有這種心態的人會脫離現實,對自己的能力、成就、競爭力與處境有過度正面的評價,認為自己優於他人。

傲慢將使你失去所有的同理心。你出自於你個人的主觀,以你的學習、經驗、所見所聞、環境去推論這世界的一切人事物,當他人與你的主觀意見、價值觀不同的時候,基於傲慢的主觀,你會認為這是他人的愚笨所致。

請理解這世界很大,不論你見識多廣、學問多深、閱人無數,相對於你不知道的、你沒有見過的、聽過的,就算你窮盡一生的時間不斷的努力,最終你所知道的一切對於整個世界、宇宙來說仍然都少得可憐,傲慢這樣的態度終究會使你犯下致命的錯誤,你的傲慢將導致你的毀滅。

林文傑

2016年5月18日 星期三

消費者區隔有那麼簡單嗎?



人類這五百年的技術進展,相對於百萬年尺度的人類演化史來說,幾乎是一眨眼瞬間引爆,如此高度快速的技術爆炸對於人類這個物種的衝擊是十分巨大的,讓我們來看看,剔除一切表象後的本質。

時間

時間是人腦中思考的概念,用來描述事物變化的程度,隨著技術發展日晷、水鐘、機械鐘、電子鐘、原子鐘,人對於時間的精確度已經達到百萬分之一秒,同時資訊也隨著技術爆炸增長,口說、文字、圖畫、照片、影像,每一種資訊傳達方式對於接受者受到的資訊量都是大幅度暴增,例如你在同一段時間,看文字只能接收理解幾個字,但看圖像所理解的就百倍於文字。

那麼時間這種感受這對於有什麼影響?

時間的感受在不同的年齡階層完全不一樣,舉例來說以一年的尺度來看,一年對於一個三歲小孩的感受與三十歲成人的差距有多大?

先從心理層面來看
對於三歲小孩來說,一年的時間占據了他人生中的三分之一,因此他會覺得一年是一個很漫長的時間,而對於三十歲的人,一年不過占了他一生中的三十分之一,因此年齡越大會覺得時間過的越快,你想想同樣是一年,對於六十歲的人感覺起來是不是更短?

那麼就生理層面也是一樣,越年輕的人其身體細胞的新陳代謝與神經反應越快,因此對於外在變化相對於年紀較大的人來說,感受更敏銳,相對也會造成時間過得比較慢的感覺,而年齡越大神經、生理反應越慢,外部的變化在個人主觀上會覺得變化好快跟不上。

綜合以上論述,對於越年輕的人訴求關於未來的計畫、規劃,例如協助他們規劃設計完善一個未來的旅遊行程就會比較受到歡迎,但是對於年紀越大的人則相反。

因為熟齡年紀的消費者將會認為時間快速流逝,年紀較大的人需要的是馬上、現在就可以完成的項目,這個時候,同樣以旅遊規劃來講,他們就會比較希望是即時問答完成規劃,他們傾向厭惡所有浪費時間的事物。

這也許就是為什麼熟齡族群的傳說”Line問候語都是以照片傳達,因為快速、資訊內容傳達的意義更多,例如一個早安加上觀音的照片,傳達我向你問好說早安並且祝福你平安健康順利這樣的意思,負載了那麼多資訊只要點擊兩下就傳送出去了,相對來說打字問候的速度就太慢了。

當你用年齡區隔消費者的時候,寫出了我的目標族群是二十歲到四十歲這樣的區間,然後呢?

這種區隔方式有意義嗎?

僅僅是年齡區隔這一項,所代表的涵義就可以像這樣不斷的挖掘與思考,更何況還有那麼多的變項,例如性別、地區、環境、收入、學經歷、社群等等等

你夠了解消費者嗎?





2016年5月2日 星期一

記憶不是問題,要找出來就是大問題了

記憶不是問題,要找出來就是大問題了

人的頭腦是一個超級生物電腦,對於這樣的電腦來說儲存資訊絕對不是問題,但是你卻常常發生忘記手機放在那兒? 鑰匙找不到、工作上該聯絡的事項忘了聯絡、讀書讀半天考試忘光光等等各式各樣的問題,讓你常常以為自己健忘不用心,其實不是你忘記了…

讓我們舉個例子來看,以圖書館來比喻你的頭腦看看,圖書館藏書萬卷,就像頭腦裡也是藏了數十年累積的經歷一樣,但是我們在圖書館找書的時候可以透過特定的編碼、目錄、分類、關鍵字有邏輯與順序的去找出我們要的資料,但是你的頭腦呢?

頭腦中有這麼大量的資料,我們卻沒有檢索系統可以按照關鍵字、時間順序等等工具可以使用,我們無法隨心所欲地說”我需要1997年七月十五日下午的行程”,你絕對無法這樣提出所想要的資訊,這實在讓人很挫折,資訊就在那裡但是你卻無法抽出來看。

為什麼? 

因為我們的頭腦是分散式的儲存資料,檢索的方式是透過”關聯”、”線索碎片”,譬如一件事情包括了人、事、時、地、物五個部分,這件事會被打散分別儲存在腦中各個單位之中,而更複雜的是光是其中一個”時間”就有可能再被打散再分散儲存一次,而且在這個被記下來的”時間點”同時有其他事情發生,頭腦就有可能將兩件事情的時間順序錯置,這是為什麼我們常常搞錯過去曾經發生的事情,有時是地點錯、有時是人物錯…

在這巨量的記憶碎片中,頭腦是靠”關聯”盡可能組織成一個完整的故事,然後推到前端也就是你可被察覺的意識之中,萬一記憶碎片有所缺失或混亂,則頭腦就會尋找其他近似的碎片來填補空白,這樣一來可以確保故事的完整,為的是維持你人格自我的一致性,我們不能容許自我出現不一致的意識。

所以記憶碎片線索,就是我們為何要做全方位整合行銷本質上的原因。

當你看到”紅色”這個線索會關聯出消防車、救護車、可口可樂、血液、警告標誌等等,接下來在出現警笛聲,兩個線索在關聯交叉出剩消防車與救護車,若再增加一個線索”梯子”,此時你就確定是消防車無誤。

因此為你的品牌、商品、服務建立關聯性,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想想你在學校背了那麼多資訊,到了現在是否忘光光了?

單單只靠死背是無法建立關聯,也就是資訊雖然儲存在腦海之中,我們卻沒有線索可以將資訊提出到意識層面。

我們在行銷上不斷的強調要說故事、要內容、要找到定位、目標客戶…
這一切都是為了建立品牌在消費者腦海中的關聯性,否則消費者對你的品牌根本就不會印象,我們不能只做表面功夫,要思考你做這行銷項目的本質是為了什麼?而不是為了做行銷而做行銷,當你購買了電視廣告、當你規劃了SEO,不論你使用那些行銷工具,都必須意識到你是為了什麼而做?

不要自以為是行銷的專業工具人而沾沾自喜,你應該是行銷人而不是工具人。

林文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