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經濟形勢對創業者不重要! (來源:財匯資訊)


經濟形勢對創業者不重要!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 2011-12-27 18:31:04   
或許大部分人都知道,Google當年并不被人看好,甚至布林和佩奇曾想以1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雅虎。但被雅虎拒絕,后來Google花了四年的時間才找到一個有效的商業模式,最後終於成就了今天的Google。
但下面的事情可能就沒多少人知道了。比如現在炙手可熱的Groupon,當年并不叫Groupon,而是“thePoint.com”。他們的工作主要是為慈善機構募捐,但當時因為慈善真的很難做,所以他們順帶著向別人兜售一些其他的東西。結果,就成了現在這個市值近百億的團購公司。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更多,Yelp在成為點評網站之前是提供郵件推薦服務的。Twitter剛開始時是一個將電話轉成播客的網站(當時叫Odeo),后來又變成了短信轉發和傳播的Twttr(估計140字就是從那時候延續下來的吧),再后來才是現在的Twitter。
以上的創業公司都經過了成功的轉變,在這種“轉變”背后可能是迫不得已、意外,當然也有可能是順理成章。但如論如何,這不是隨便就能實現的。當你在創業過程中出現困境、誘惑或分歧,如何辨別哪些是玻璃而哪些是鉆石,或者如何尋求有效的轉變,這就需要創業者進行一些準備和習慣轉變了。
習慣放棄自己的東西。在你“改變世界”之前,需要不斷的努力。而最重要的是,那些努力真的是“不斷的”。當你看不到希望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做的東西簡直一文不值。所以,你要習慣改變,把你做的那些沒人要的東西扔掉,即使它花費了你大量的心血。
經濟形勢真的不重要。當Groupon在2008年11月開始起家的時候,正值美國經濟進入大蕭條,但Groupon最後仍然成功了。所以在你開始創業的時候,要先把電視關掉。
你并不知道未來什么會成功。當你做一個有趣的語音播客時,或許人們并不感興趣,他們可能對那個可以轉發短信的功能異常感興趣。因此不要嘗試著用那些“用戶是SB”的話來為自己辯解,去掉那個無用的語音播客,圍繞著短信分享功能做一些嘗試。或許有一天你就成為了下一個Jack Dorsey。
你必需接受不斷的辱罵。在你創業之前,你想象不到會有多少侮辱和諷刺。每一個用戶都想對你所做的指指點點,甚至會經常把你罵得狗血噴頭。習慣它吧,這是創業過程中必不可缺的洗禮,但你要分得清楚哪些是辱罵,哪些是真誠的建議。
不停的走動,至少要走10萬公里。在創業初期,每個人都要見面、溝通、談話、開會。在那些數不清的談話和會議中,可能只有1%是真正有意義的,剩下的99%都是沒用的東西。但假如你必須開會,那就把會議室的椅子拿掉,至少這樣可以讓時間短一些。
要想從你的客戶那里追回應得的報酬,有時必須用點狠招甚至撕破臉面。
你的網站永遠跟不上時代。不要以為建好一個很漂亮的網站就大功告成了,隨著時間的發展,你的網站會越來越落后。所以,要想吸引你的客戶,你就要不停地(注意,是不停地!)完善你的網站。
不要總想著我現在就有三個新功能可以添加到網站上,這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因為你的投資者甚至會想到六種功能,當然這也沒有意義。投資人想知道的是為什么你想的這些功能在來見他們之前不添加上去?如果你現在不能馬上回答他們,那估計他們就要采取法律手段來拿回他們投給你的錢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投資人有律師,而你沒有。
在有些事情上,不要和你的員工搞在一起,比如去夜店鬼混。
你或許經常會有你周圍的競爭對手都比你強的感覺。事實上,確實如此。所以當那些投資人在周一例會之前打電話讓你再說一遍你為什么比別人強的時候,你必須撒謊才能騙過這些投資人。
真正贏得一個客戶是把他們的錢安全的放進自己的口袋了,否則不要說你有多少客戶。
只有當你意識到當前的形勢糟糕的你無法處理的時候,才可以去尋求公關公司的幫助。而公關人員將會在你大出血之后,才幫你縫合傷口。所以,在你的產品上線的時候,不要進行任何宣傳,即使是36氪(原文是TechCrunch)也不行,因為如果你沒有強大的服務器和足夠的維護經驗的話,可能剛上線就被超出預期的用戶量給搞當機了(這種例子已經很多了)。另外,優秀的CEO不但自己能搞定危機事件,在必要的時候還要能搞定公關公司。
在鏡子面前練習和你想要雇用的人談話:“我們給你的報酬雖然不豐厚,但我們有在未來上市的計劃,但目前員工的期權計劃還沒有做好。”然后看看鏡子里的你能不能把鏡子外的你說服。當然,這意味著你將要開始做或者已經在做員工期權計劃了。
然后對著鏡子練習說:“是的,”假設你所有的客戶都在鏡子里,“對,我們在三天內就能完成這個工作。”或者說“好的,第四天早上你可以給我打電話。”
當你獲得融資的時候,你肯定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假如騰訊進來了,你該怎么辦?”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它就像是在說:“當你必死無疑的時候,你該怎么辦?”但是,不知為什么,那些聰明絕頂的投資人都會問這樣的問題。沒辦法,它就是發生了。當然,不管怎樣,最後你還是要嚴肅的說:“我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問題,雖然有部分的損失,但我們還是幸運的挺過來了。”
好吧,再來一個鏡子練習。(可能你的鏡子不愿再看到你了,因為如果你是創業者的話,通常會長的很丑。)你要對著鏡子說:“如果你選擇我們的服務,你的業務量會增加三倍。”這可能需要你練習一下嘴部肌肉。現在就練吧,直到嘴巴失去知覺就可以了。當然,如果你覺得一句話太難,你可以先說“三~倍”,對,一個字一個字的說:“三~倍!”
如果你在凌晨3點失眠的話,那就想想明年的這個時候你還有沒有錢發工資。在這種焦慮的情況下睡著是非常有效的,相信我!至少做夢沒錢發工資要比醒著想它好多了。
如果你對你的員工有一些和工作無關的想法時,那你就不得不開除她(他)了。因為被開除之后的性騷擾就不叫“性騷擾”了。(開玩笑,真正的原因是這不會影響你的創業,至少不會過多影響。)
打電話給你的伙伴說:“我已經開始厭惡這個公司了。我希望我能賣掉它然后開始做其他的5個完美的idea。”當然,可能這種做法確實是正確的。想想你這個公司能不能轉變成你那5個 idea中的一個。可能有一個已經有效果了,只是你們還因為某種原因而死守著你們所謂的“原則”。如果你無法每天寫出10個讓公司變得更好的idea,那說明你們已經開始在走下坡路了。
最後記住:失敗很正常。我們都犯過錯誤,我們對朋友、投資人、愛人的希望都曾破滅過。如果你坦然接受了,這其實沒什么。但是要準備好東山再起。不要感到羞愧,不斷的嘗試,直到你已經無法再從這樣的失敗中獲得什么經驗了。(你認為這已經成為了一種工作了嗎?如果你真的這么想的話,那么恭喜你,你已經成為一個創業者了。)
如果經歷了以上的所有情況之后,你還能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和清醒的頭腦的話,那就意味著你已經準備好開始你的事業了。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 2011-12-27 18:31:04

病毒式傳播的八種方式<文章來自36氪>


病毒式傳播的八種方式

1、天生的傳播特性(Inherent virality
這是最原始的一種病毒式傳播,可以稱得上是口碑效應。簡單說就是如果你的產品足夠好,自然會將你的用戶轉變為“傳播者”。雖然剛開始這種傳播效果並不明顯,但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會出現爆炸性的增長,Skype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當然這種方式效果最好,但也較難實現。
2、協同效應傳播(Collaboration virality
這種傳播是指雖然一個產品對單獨一個使用者來說是有價值的,但如果他推薦使用該產品的使用者越多,這個產品對他來說產生的價值就會越大,那麼使用者就會形成病毒式傳播。比如Dropbox,你雖然可以用Dropbox存儲檔,但如果可以和其他人共用檔,Dropbox就會給你帶來更大的價值。
3、溝通效應傳播(Communication virality
這種情況一般會在交流工具中出現。通過某種交流工具(比如郵件),某個名稱經常會在交流過程中出現,久而久之人們就會記住這個品牌。比如使用某種工具定期、群發、設定物件的發送郵件或微博時,人們收到的內容最後經常會有“由xx工具發送”類似的標注,這樣人們就會不經意的記住這個產品。這也是一種病毒式傳播,就像你經常會在別人的微博下看到“來自FaWave”、“來自36氪”一樣。
4、激勵效應傳播(Incentivized virality
這個其實很簡單。比如你在一個網站上邀請了其他人加入進來的時候,系統會給你相應的獎勵,就像Dropbox會給你增加空間、某些遊戲會給你發放金幣一樣。這種策略雖然很簡單,但屢試不爽,只要你不搞得原用戶對此感到噁心就行。
5、可植入性傳播(Embeddable virality
這種病毒式行銷非常適合內容性網站,比如以文章、視頻、資料等為主要內容的網站。在這些內容裡面,原創者會把原創資訊植入進去,這樣無論這些內容怎樣傳播,原創資訊都會被使用者看到。這看起來像是“軟文”,但其實並不是軟文。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現在已經氾濫的“視頻廣告”,前面來一段感天動地、製作精良的短篇,最後來了個毫不相干的品牌名稱(當然,有一些廣告還是有關聯的)。
6、簽名式傳播(Signature virality
顧名思義,就是在傳播本體最後加上一個簽名。最常見的比如你做線上調查,最後生成調查報告時,通常會有一句“來自xxx調查網站”。或者當你看到信息圖的時候,最後都會有一個“本資訊圖漢化來自36氪”的小圖示。
7、社交化傳播(Social virality
這種傳播依附現有的社交網路,當使用者使用該產品的時候,社交網路會將相關資訊顯性或隱性地傳播給其他用戶。比如美國最大的社交網路遊戲商Zynga就是通過這種方式,當你在玩某一遊戲時,其他好友就會收到你正在玩這個遊戲的資訊,這樣吸引新使用者的速度就會變得更快。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網站會通過Facebook、微博等社交網路來授權註冊帳戶。
8、話題性傳播(Pure word of mouth virality
注意,這不是單純的口碑效應。當然,這裡面有一些口碑效應的因素,但不全是。話題性傳播是指人們願意討論這款產品或和這款產品相關的事件。比如你的產品確實很酷,或者出現了一個很值得人們討論的話題,人們在討論中便會記住你的產品或相關資訊。但這種效果很難量化,因為如果話題只是該產品創始人的八卦資訊的話,很難知道有多少人會因為這個八卦資訊而使用你的產品。最後要注意的是,話題有好有壞。如果你製造的是反面話題的話,那就不是病毒式行銷了,而是公關危機了。

原文作者Uzi Shmilovici,查看原文請點擊這裡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為原創或編譯,轉載請注明: 文章來自36

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行銷的終極聖盃:動機

 Motivation
動機 是行銷的統一場論。


經過了十數家企業,大至員工高達8000人的上市公司,小至員工兩三人的新創公司,經歷了包括業務、企劃、專案、產品、廣告、採購、線上、線下的各種任務,我使用過各式各樣的行銷理論,就這樣經過了十年,到了今天我認為"動機"才是貫穿所有一切的核心要點,不論你是要銷售業績還是經營品牌都是一樣。

在google上搜尋"行銷理論"有855,000項結果,市面上的行銷書籍更是多如牛毛,不外乎4P、4C、STP、SWOT、BCG矩陣、市場調查方式、IMC、定價、定位positioningAIDMA 法則 、店頭、網路、社群、五大競爭力模型、產品組合管理(PPM)、推廣組合Promotion Mix...等等。

因此企業主及行銷從業人員,一旦開始啟動專案就開始按表操課,根據各式各樣的行銷理論,將其手邊有的資訊一項項套進去使用,以所得出的結論就按照步驟去執行。

難怪,失敗率這麼!

動機 指的是起心動念,是一個複雜的整體而非單項因素,通常是由多項因素所組合而成,舉例來說,是林文傑這個人要吃飯,而不是他的肚子要吃東西。感到吃飽而滿足的是我這個人,而不僅僅是我的器官。當人感到饑餓時,不僅在腸胃方面有需求,而是在許多面向,如感覺、記憶、情緒、思想等都有所變化。就像女僕咖啡店對視覺與情緒、思想上的滿足。


發掘動機是行銷的終極目的。


所以在你分析企劃整個行銷專案的前中後,就必須時時刻刻問自己,在這個階段你目標對象的動機是什麼?有哪些變化?如何誘發動機?

我的習慣是向上提問,舉例來說,我要銷售一款新的維他命產品。
我會思考消費者為什麼要買新的維他命?
可能是因為價格、促銷、健康、最近感冒、家人需要、送禮、提振精神、朋友推薦...
再上一層的問題會是...
消費者為什麼想要...健康? 可能因為剛結婚...
消費者為什麼想要...送禮? 可能因為習俗、特定節日...
消費者為什麼想要...提振精神?可能因為昨天熬夜喝酒...
消費者為什麼想要...價格便宜?可能因為收入減少、剛換工作...
再上一層就會是....
為什麼結婚會跟健康需求有關? 可能因為責任感....責任感的來源可能是老婆、小孩....以此類推下去,最終我們可以發現最上層的動機,根據這個動機我們才能發展出後續的行銷策略,而不是根據該專案的最終'目的"(銷售目標10萬盒之類)去回推各項行銷策略。

加入Facebook最初的動機不就是"方便與朋友保持聯繫"而已嗎? 其他的網站技術、營利模式、使用者介面等都是次要的問題。


如何發掘動機?

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項,你自己要是自己產品或服務的顧客,也就是同理心,若你是男性,卻要賣女性用品也是可以進行所謂的角色扮演。
第二個是要觀察消費者行為,消費者是從哪來? 怎麼選擇? 怎麼付款? 怎麼將商品或服務帶走? 等等,從頭到尾貼身觀察。
第三個是量化的調查從社會文化、試用問卷、同行業龍頭公司比較等等。

最後請務必從生活中去貼近消費者,把消費者當成是一個"人",有名有姓,有朋友有家庭的"人",而非僅僅是一個數字(20-30歲、女性之類的),說起來是常識,但你會很驚訝的發現,不把消費者當人的公司及企劃人員,出乎你想像的多,那你呢?

延伸閱讀
你們都誤會 Facebook 了-Paul Adams 給行銷人的一課
Paul Adams 把社群媒體興起的脈絡和幾千年科技的演進連結起來,看似不可思議的群體力量來自於長久來人的行為,很簡單的道理讓我在想破頭要多為公司增加幾個 Facebook 粉絲時,有恍然大悟的感覺,一切,都是圍繞在「人」。

這場講座的內容大部分來自於他的書”Grouped”,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他的 blog,Twitter ,講座的現場影片在這裡。

延伸閱讀
創業者需要是「人類行為學的專家」

Habits Are The New Viral: Why Startups Must Be Behavior Experts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轉載自三十而慄 - 購物平台的反思:把網站做小,把服務做大

三十而慄 - 購物平台的反思:把網站做小,把服務做大
在中國這個偌大的商業環境中,因為市場太大,不少的企業一開始佈局就以大為主軸,套用在互聯網上也就是平台,而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如果我們把幾個大型的購物網站排成一列,然後把瀏覽器的網址遮住,同時也把網站的Logo拿掉,把網站中關於網站名稱的地方都馬賽克,你會赫然發現,網站的相似度竟然如此之高,高到你可能不知道這些網站叫什麼名稱,這也凸顯大家都在走一條安全的道路…

最近準備幫一個外資連鎖藥妝零售店做購物網站的網站咨詢工作,該公司在海外有多年的實體連鎖店的經驗,目前在國內一家大型的量販店合資設立一個購物網站試水溫,不過幾個月過去網站的業績一直提升不上去,跟對方的經營團隊溝通了之後,我發現了一些問題,藉此也跟大家分享…

這些網站不僅賣的東西大同小異,連價格都沒有什麼差距,有的就是網站上的特惠活動或者地區性的商品略有差異,因此在這個市場中,有特色且稀缺的好商品,應該屬於好賣的商品才對,更何況我所參與咨詢的這家企業的身份屬於外來的品牌也不差的企業,但怎麼會賣不好呢?

因為做大容易,做小難,做大只要技術搞定、平台穩,商品數量夠多、價格優惠,再加上充裕的行銷預算,基本上八九不離十,但市場競爭到一個階段,當行銷成本、人事成本被墊到一定的高度,外圍又有不少的企業蠢蠢欲動,等待場上的企業犯錯準備加入廝殺的時候,做大作平台的遊戲規則,就變成一種辛苦的行當,企業間比較的不是獲利力,而是融資的能力…

但這終究不是企業的經營之道,如果一家企業只能靠賠錢養用戶,在這個高度競爭且用戶完全沒有忠誠度的年代,無疑是自掘墓地,這個時候,就需要做小的思維…

何謂做小,小意味著專注、專業、深耕、挖掘等等,套用在購物網站上也就是真正的讓商品變成主角,讓品牌自己跳出來行銷,並且讓用戶的價值最大化,還有盡可能的留住每一個願意拜訪這個網站的用戶,而不是灑大網但漏掉不少的魚…

首先,商品的介紹、照片的訊息的完整度以及細節的把握,我經常跟這些平台的運營者說,應該向淘寶上一些優秀的小賣家學習,因為他們只專心做少數幾項商品,但卻讓每個商品都表現得很有精神,讓偶然進入的一些用戶立即被吸引,因為他們知道該如何讓商品變成主角,所以從商品拍攝、Model的選定、背景的控制、拍攝的光線與角度都非常的計較,後期的修圖以及照片的整理也下很大的功夫,力求讓用戶看到每一個細節,以及商品的特色,而不只是在價格上做競爭,用一種比較柔性的訴求,就好像每個商品都會說故事一樣…

進一步,商品所代表的品牌精神與文化的傳達也必須考量,好的商品、好的編輯整理會讓用戶當下被吸引,但是背後的故事(諸如:品牌所要闡述的理念、創立時的時空背景、所代表的深層文化含義)這個更容易被購買後的用戶所記住甚至傳播給身邊的朋友,或許這不是平台的專長,但如同實體的購物商場一樣,做得好的,還是能夠被發現以及勞記,關鍵在于你是否意識到這個的重要性,還有是否願意做出一些差異化…

接下來,適時的推出一些主題式的網站活動,用戶拜訪網站的行為,其實跟逛實體商場差異不大,唯一的差別是更沒有耐心,如果一上來只看到整個版面都是眼花繚亂的商品,用戶很可能馬上選擇離開,因為多數人購買的目的性並不是那麼強,所以用戶需要被引導(所謂八二法則的應用),在實體賣場就是透過導購人員或者是購物的動線,在互聯網上則是所謂的主題區,比如說冬天來了,用戶會有什麼購物的需求,如何包裝,如何做出刺激衝動購物的氛圍,如何突顯線上的買氣等等…

在用戶瀏覽的過程中,也許被某些商品所吸引,但是仔細看了之後,覺得還有落差,怎麼辦?所以必須增加商品之間的關聯以及分析用戶拜訪行為,首先對於商品做一些標簽分類,可以不用多,但要能夠涵蓋到較廣的範圍,比如說:保濕、除臭、親子…等,這些標簽會有不同的構面,就好像一個多邊形的矩陣一樣可以拼出一個個不同的結果,並且每一個結果都賦予一個有趣的名稱,這就是所謂的會員歸納庫,可以根據他的拜訪行為推薦可能感興趣的商品,目前很多網站都基本做到,但可惜的是對於商品的瞭解不足,因此所得到的結果往往差強人意…

最後,勇於創新玩一些不一樣的行銷活動,也許這也代表著冒險,甚至是存在較大的犯錯機會,但如果所有購物網站看起來都過度的近似,那就很難體現出其特色,因此我認為還是要勇於做一些嚐試,而不要一直都走老路,或者流於相互抄襲,或者是搶佔為數不多的流量資源,畢竟互聯網最大的特色應該是創新,但創新一直在購物網站中較少獲得展現…

因為最近大家都在討論電子商務的何去何從,憂慮著這個大泡沫被戳破,但即便如此,這個環境還是吸引不少人勇敢的往裡面跳,我認為今非昔比,現在更需要沈潛,更需要凸顯自身的特色與優勢,否則純粹一個跟隨者,很可能跟著前面的人一起跳入火坑…

Author: Stupid77【三十而慄】 | Post On: 2011-Dec-03 | Under 数位科技

延伸閱讀:不要賣東西,才賣得出東西的年代

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

用創意推動地球。

Facebook、推特、噗浪、Blog、論壇、PTT、BBS、知識家、維基、微博等等,還有太多太多的社交、社群、分享、書籤等各式各樣的網路應用傳播服務管道大行其道的現在,行銷方式、理論一整個被顛覆、翻轉。

過去一個概念、品牌、產品、服務要告知消費者,一個行銷創意必須透過平面、電視、廣播等管道散播出去,受到傳播的消費者再經由朋友、同事、聚會、活動等產生口碑交互傳染,進而在店頭產生購買衝動或行為,最後消費者變成使用者,進而再產生使用後的分享與反饋...傳統的行銷理論包括STP、4P、SWOT等等,皆是由以上基礎產生。

在2011年的今天,隨處聯網的時代,你不需要再買廣告了,這是一個創意至上的年代,因為資訊的傳播與流動是前所未有的快速,消費者取得資訊的成本也是史上最低,你只需要一個絕佳創意。
我認為現在創意的重要性,凌駕於所有的行銷理論之上,因為絕佳的創意只要傳播給一個人,一傳百、十傳萬瞬間就可撲天蓋地,你有沒有發現網路爆紅的案例,近年來越來越多?

品牌成功公式:超乎消費者期待的商品或服務+洞察人性的絕佳創意+適當的網路媒介=一次成功的營銷。

而一般大企業的廣告預算,卻扼殺了好創意...預算越高創意的成分越少、可用資源越多創意產出越少。
現在一般企業的預算分配方式是:商品或服務(佔預算40%)+創意(佔預算10%)+廣告及渠道(佔預算50%)
我認為的預算分配的比例應該是:商品或服務(佔預算60%)+創意(佔預算35%)+適當的網路媒介(佔預算5%)
以上只是說明概念的相對比例,並非絕對比例。

多數的企劃人員只會分配預算,當你給他們3000萬的廣告預算,大約就會像...
找幾間創意公司提案
找幾間製作公司製作
找媒體採購公司購買
找公關公司操作議題
等等...

一樣的case若企劃人員只有300萬、甚至30萬的預算,情況就不同了...這時候企劃人員應該怎麼做呢?

阿基米德說過:「只要給我一個支點,給我一根足夠長的槓桿,我也可以推動地球。」
在現代以行銷的角度來看,那個支點就是"創意",而"網路"就是那根槓桿,你準備好推動地球了嗎?

實際的案例分享(MR.6):

菲傭的眼淚:可口可樂在菲律賓推出OFW影片感性行銷,大受好評
整個行銷活動過程,可口可樂先派人海外拍攝歐洲幾位菲律賓海外工作者的狀況,為何他們連一張機票都買不起?有的說,她們薪水微薄,每個月的房租都付不起,她們每個月要寄錢回家鄉,小孩要靠她的錢來養,不能有中斷,根本沒錢買機票!她們都已經離鄉5年、7年,沒有回家,其中一位叫Joey的老男人,在他孩子一歲就離國,在英國幫人「顧孩子」(babysit);他可以講故事給英國人的小孩聽,自己的兒子卻聽不到爸爸講的故事……。「如果,可口可樂可以給他們,他們最想要的,耶誕節禮物呢?」

可口可樂幫他們付機票錢,回到菲律賓,還派可口可樂的紅色專車、專人接送,來到一場派對,讓家人來到這裡,「我回家了!」給家人一個大驚喜,好多感人的畫面;最感人當是那位離家11年的父親,可口可樂直接帶他來到小學,看到已經是小學三年級的兒子,讓他緊緊擁抱著陌生的親兒子……。

最後,每個人都和他們的家人團聚了,全家人在餐桌上祈禱,桌上擺著……一瓶胖胖的可口可樂,全家共飲,吃火雞。

細看可口可樂這場活動,預算不會太高,因為,其實就是三~五張機票、和在菲律賓這邊一日的實體的活動而已,但整篇故事,就靠一則4分鐘27秒的影片,整個紀錄下來,成了一則超級強大的宣傳影片!裡面不必演員,不必假裝,所有笑容,所有眼淚,都是真真實實的;這樣的行銷招式,以單部影片的感染力來說,敢說絕對比目前看到的一些酒類廣告不斷的打電視廣告的「朋友暢飲」、「男人buddy buddy」這種只有30秒的廣告,效果大不知幾倍了。

影片在這裡: (Coca-Cola Where Will Happiness Strike Next: The OFW Project (w/ English subtitles))


延伸閱讀:
December 5th, 2011 by Jamie
流言終結者 #8:「你需要很多行銷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