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8日 星期三

消費者區隔有那麼簡單嗎?



人類這五百年的技術進展,相對於百萬年尺度的人類演化史來說,幾乎是一眨眼瞬間引爆,如此高度快速的技術爆炸對於人類這個物種的衝擊是十分巨大的,讓我們來看看,剔除一切表象後的本質。

時間

時間是人腦中思考的概念,用來描述事物變化的程度,隨著技術發展日晷、水鐘、機械鐘、電子鐘、原子鐘,人對於時間的精確度已經達到百萬分之一秒,同時資訊也隨著技術爆炸增長,口說、文字、圖畫、照片、影像,每一種資訊傳達方式對於接受者受到的資訊量都是大幅度暴增,例如你在同一段時間,看文字只能接收理解幾個字,但看圖像所理解的就百倍於文字。

那麼時間這種感受這對於有什麼影響?

時間的感受在不同的年齡階層完全不一樣,舉例來說以一年的尺度來看,一年對於一個三歲小孩的感受與三十歲成人的差距有多大?

先從心理層面來看
對於三歲小孩來說,一年的時間占據了他人生中的三分之一,因此他會覺得一年是一個很漫長的時間,而對於三十歲的人,一年不過占了他一生中的三十分之一,因此年齡越大會覺得時間過的越快,你想想同樣是一年,對於六十歲的人感覺起來是不是更短?

那麼就生理層面也是一樣,越年輕的人其身體細胞的新陳代謝與神經反應越快,因此對於外在變化相對於年紀較大的人來說,感受更敏銳,相對也會造成時間過得比較慢的感覺,而年齡越大神經、生理反應越慢,外部的變化在個人主觀上會覺得變化好快跟不上。

綜合以上論述,對於越年輕的人訴求關於未來的計畫、規劃,例如協助他們規劃設計完善一個未來的旅遊行程就會比較受到歡迎,但是對於年紀越大的人則相反。

因為熟齡年紀的消費者將會認為時間快速流逝,年紀較大的人需要的是馬上、現在就可以完成的項目,這個時候,同樣以旅遊規劃來講,他們就會比較希望是即時問答完成規劃,他們傾向厭惡所有浪費時間的事物。

這也許就是為什麼熟齡族群的傳說”Line問候語都是以照片傳達,因為快速、資訊內容傳達的意義更多,例如一個早安加上觀音的照片,傳達我向你問好說早安並且祝福你平安健康順利這樣的意思,負載了那麼多資訊只要點擊兩下就傳送出去了,相對來說打字問候的速度就太慢了。

當你用年齡區隔消費者的時候,寫出了我的目標族群是二十歲到四十歲這樣的區間,然後呢?

這種區隔方式有意義嗎?

僅僅是年齡區隔這一項,所代表的涵義就可以像這樣不斷的挖掘與思考,更何況還有那麼多的變項,例如性別、地區、環境、收入、學經歷、社群等等等

你夠了解消費者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