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5日 星期六
五力分析的崩解...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三秒鐘搞懂病毒式行銷
葛拉威爾特別舉出幾種新觀念及新趨勢的天然傳播者,他們能夠引發口耳相傳的效應,亦舉例說明,只要稍微更動我們週遭的環境,就能引導集體行為向上提升。
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
用創意推動地球。
過去一個概念、品牌、產品、服務要告知消費者,一個行銷創意必須透過平面、電視、廣播等管道散播出去,受到傳播的消費者再經由朋友、同事、聚會、活動等產生口碑交互傳染,進而在店頭產生購買衝動或行為,最後消費者變成使用者,進而再產生使用後的分享與反饋...傳統的行銷理論包括STP、4P、SWOT等等,皆是由以上基礎產生。
在2011年的今天,隨處聯網的時代,你不需要再買廣告了,這是一個創意至上的年代,因為資訊的傳播與流動是前所未有的快速,消費者取得資訊的成本也是史上最低,你只需要一個絕佳創意。
我認為現在創意的重要性,凌駕於所有的行銷理論之上,因為絕佳的創意只要傳播給一個人,一傳百、十傳萬瞬間就可撲天蓋地,你有沒有發現網路爆紅的案例,近年來越來越多?
品牌成功公式:超乎消費者期待的商品或服務+洞察人性的絕佳創意+適當的網路媒介=一次成功的營銷。
而一般大企業的廣告預算,卻扼殺了好創意...預算越高創意的成分越少、可用資源越多創意產出越少。
現在一般企業的預算分配方式是:商品或服務(佔預算40%)+創意(佔預算10%)+廣告及渠道(佔預算50%)
我認為的預算分配的比例應該是:商品或服務(佔預算60%)+創意(佔預算35%)+適當的網路媒介(佔預算5%)
以上只是說明概念的相對比例,並非絕對比例。
多數的企劃人員只會分配預算,當你給他們3000萬的廣告預算,大約就會像...
找幾間創意公司提案
找幾間製作公司製作
找媒體採購公司購買
找公關公司操作議題
等等...
一樣的case若企劃人員只有300萬、甚至30萬的預算,情況就不同了...這時候企劃人員應該怎麼做呢?
阿基米德說過:「只要給我一個支點,給我一根足夠長的槓桿,我也可以推動地球。」
在現代以行銷的角度來看,那個支點就是"創意",而"網路"就是那根槓桿,你準備好推動地球了嗎?
實際的案例分享(MR.6):
菲傭的眼淚:可口可樂在菲律賓推出OFW影片感性行銷,大受好評
整個行銷活動過程,可口可樂先派人海外拍攝歐洲幾位菲律賓海外工作者的狀況,為何他們連一張機票都買不起?有的說,她們薪水微薄,每個月的房租都付不起,她們每個月要寄錢回家鄉,小孩要靠她的錢來養,不能有中斷,根本沒錢買機票!她們都已經離鄉5年、7年,沒有回家,其中一位叫Joey的老男人,在他孩子一歲就離國,在英國幫人「顧孩子」(babysit);他可以講故事給英國人的小孩聽,自己的兒子卻聽不到爸爸講的故事……。「如果,可口可樂可以給他們,他們最想要的,耶誕節禮物呢?」
可口可樂幫他們付機票錢,回到菲律賓,還派可口可樂的紅色專車、專人接送,來到一場派對,讓家人來到這裡,「我回家了!」給家人一個大驚喜,好多感人的畫面;最感人當是那位離家11年的父親,可口可樂直接帶他來到小學,看到已經是小學三年級的兒子,讓他緊緊擁抱著陌生的親兒子……。
最後,每個人都和他們的家人團聚了,全家人在餐桌上祈禱,桌上擺著……一瓶胖胖的可口可樂,全家共飲,吃火雞。
細看可口可樂這場活動,預算不會太高,因為,其實就是三~五張機票、和在菲律賓這邊一日的實體的活動而已,但整篇故事,就靠一則4分鐘27秒的影片,整個紀錄下來,成了一則超級強大的宣傳影片!裡面不必演員,不必假裝,所有笑容,所有眼淚,都是真真實實的;這樣的行銷招式,以單部影片的感染力來說,敢說絕對比目前看到的一些酒類廣告不斷的打電視廣告的「朋友暢飲」、「男人buddy buddy」這種只有30秒的廣告,效果大不知幾倍了。
影片在這裡: (Coca-Cola Where Will Happiness Strike Next: The OFW Project (w/ English subtitles))
延伸閱讀:
December 5th, 2011 by Jamie
流言終結者 #8:「你需要很多行銷活動…」
2011年11月20日 星期日
中國電子商務的致命傷:物流(轉載華爾街日報)
報告中有以下幾個要點值得注意:
(1)中國網路消費者最喜愛到社交論壇網站查看產品介紹或推薦。
(2)去年,淘寶網的銷售額佔中國整個網路銷售額的79%,不僅如此,淘寶的銷售額比中國前五大門面零售商的銷售總額還要多。
(3)中國電子商務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配套的物流服務與品質:在受訪的4000多網民中,45%稱他們擔心自己購買的貨品會在運輸的過程中被調包成假貨。
(4)中國電子商務迅速發展的一個原因是人們收入的增加及網民對網購的日益了解,另一個原因是門面零售商數量有限,目前僅有260座城市擁有大型門面零售店。
波士頓諮詢公司的研究結果無論對阿里巴巴或騰訊這些直接與網購相關的網站,還是對百度(BIDU)這樣通過廣告而間接獲益的公司來說,都是一個利好消息。不僅如此,那些已經上市或擬在未來幾個月上市的中國新一代電子商務公司,譬如京東商城、凡客誠品、噹噹網(DANG)和麥考林(MCOX)等也將在這場盛宴中分一杯羹。
但快速發展的電子商務行業背後也存在著一個巨大的風險,那就是波士頓諮詢公司提到的物流服務能否跟得上,中國目前尚不完善的物流服務有可能大幅度降低網民對網購的滿意度。
近年中國的物流公司像雨後春筍般涌現出口,這跟今天美國的物流服務僅為幾家大公司所壟斷的情況完全不一樣。即便在1995年科技泡沫剛成形的時候,美國的物流服務系統也與中國今天的情況截然不同。
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有五家全國性的物流服務公司。當你建立一家網店時,你的最大擔憂是如何把你的網店向市場推廣,如何吸引客戶光臨你的網店,如何讓他們有足夠的信任來購買你的產品,沒有多少人會特別擔心如何把訂單上的貨物成功地送到客戶手中。人們都習慣性地認為聯邦快遞或UPS將會完好無損地把產品交到客戶的手中。事實上,這些公司也做到了。
不過,物流服務並不是簡單地把物品交給聯邦快遞或UPS,讓他們寄送出去。上世紀90年代末期,許多美國科技公司就在物流上栽了跟頭。例如曾經夢想成為全國性網路超市的WebVan,就因為需要花高昂的費用建造倉庫或具有冷藏功能的配發中心及運輸車隊而陷入財政困境。對於WebVan而言,吸引客戶不難,難的是他們無法讓客戶提升他們的平均消費,從而導致WebVan等公司最終無法承受高昂的物流費用。
我還記得上世紀90年代末在紐約有一家叫Kozmo.com的科技公司,他們獲得了2億美元的風投資金。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就是在20分鐘之內把你在便利店裏訂購的物品送到你家門口,比如可樂、口香糖和薯片等。為了做到這點,他們在紐約聘請了大批的單車送貨員。由於他們收取的費用不會比你在便利店裏購買的價格貴多少,這家公司很快便擁有了許多客戶。但是由於許多客戶只是為訂購一個巧克力條或一瓶可樂而使用它們的服務,因此在經濟下滑的時候,這家公司很快就宣佈破產。
以上所提的例子是想說明,即使在擁有許多全國性運輸公司的美國,物流仍然是一個頭痛的問題。在中國,運輸行業的成熟性還無法與美國相比,因此物流引起的問題將會遠遠超過美國。
為了解決物流問題,許多中國電子商務公司都投入大量資金打造自己的物流運輸服務。京東商城正花費大量資金來完善其物流基礎設施,以便能在全國各地運輸像電視這樣的大型物件。凡客誠品和其他服裝公司還提供免費運送,他們將顧客看中的衣服送到家門口,讓他們在試穿之後再決定是否購買。如果客戶對衣服不滿,他們還提供免費退貨。
我相信在未來10年時間裏,京東商城、凡客誠品和其他電子商務公司都會投入大量的資金來建造一套良好的物流服務系統。它們的收入或將不菲,但是它們的開支也將十分驚人。
有些中國公司正在將他們物流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打造成它們的殺手口。在美國,亞馬遜(AMZN)就選擇了這種策略。當亞馬遜剛成立的時候,有不少美國投資者擔心這家公司因沒有行業進入壁壘而會迅速被別的公司效倣。評論家還稱亞馬遜為“一家普通的網站公司”或“任何人都可以在兩天內建立一家類似亞馬遜的網站”。
但是他們卻沒有想到,沒有人能在兩天之內把亞馬遜辛苦多年經營的配發中心和物流設施建造出來。亞馬遜強大的運輸配套服務能讓它在24小時之內把任何物品送到你的家門口。
但是想要擁有這個競爭優勢需要多年的心血和大量的資金投入。亞馬遜在1997年上市,但是直至2004年它才獲得盈利。
淘寶商城或許能在中國複製亞馬遜的策略來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馬雲在今年1月份的時候宣佈將投入大筆資金建造物流運輸配套設施,將來,他還有可能把淘寶的運輸服務提供給那些無法建造運輸配套設施的小型中國電子商務公司。
長遠而言,京東商城或許也能把高昂的物流運輸設施打造成它的競爭優勢,但是我懷疑它是否願意投入大量資金。對於小型電子商務公司而言,我估計它們並沒有考慮到未來需要花費多少資金來建造物流運輸設施。
我相信許多投資者會因騰訊和新浪(SINA)遲遲未能把他們的微博服務轉化為商業收益而變得越來越不耐煩,不過,對於電子商務公司而言,投資者或許將會因為它們長期的高收入卻低利潤而一直牢騷下去。
時間:2011-11-17 14:33:40 來源: 《華爾街日報》
2011年9月19日 星期一
在電子商務的革命前夕
2011年5月9日 星期一
回答一間上市公司關於e-mail開信率、點擊率及無效mail地址的問題
Dear
其實要篩選正確有效的mail,不外是您提出的方法,辦活動、抽獎、看近幾次的到達、開信的次數...等等。
無效的mail有幾種可能...
1.隨便亂留的
2.留了正確的卻從來不打開來看
3.留了一個專門用來申請會員,收廣告信的信箱
4.正確的mail,確被消費者設定為垃圾郵件,寄來直接進垃圾信箱。
etc...
現在人的時間寶貴,又多的是各式各樣的mail、廣告、網站、簡訊等等,在互相爭取消費者注意,我個人覺得我們要多回到基本面看,為什麼消費者要收XXX公司的mail、為甚麼要打開來看、看了以後還要點擊進去?
若mail的內容根本就是一般的廣告,那麼就算100%都是正確的mail地址也沒有用,一封好的、有用的、有趣的mail,消費者自然會訂閱、會打開、會點擊...就像我們會訂閱各式各樣的Blog RSS一樣。
XXX公司發mail的目的是什麼? 只是要提醒消費者XXX公司還在? 還是要跟消費者建立關係? 還是單純想要吸引消費者買東西?
應該是要有一個長期核心目的,而每次的mail都是根據核心目的所衍伸出來,圍繞者目的走。
沒有用心經營會員,只把會員當成數字,而不當成有血肉的人,發出再多的mail也會被忽視,一個好的mail,好的內容、真誠的溝通、誠實的優惠,在網路世界裡是從來不會寂寞的,所以重點在於用心製作mail,把每次發送mail都視之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現在企業犯的錯誤就是因為mail發送成本低,就不在意、不用心找一個菜鳥主筆就隨便發送出去,殊不知他們付出了損失好不容易建立的消費者溝通管道、浪費消費者寶貴時間,大大付出了該企業在消費者心中地位的代價...。
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
2011年4月5日 星期二
年營業額300億的空殼...!?
昨天與L公司的V先生聊天,提到Yahoo實際上只是ㄧ個空殼子,一年確可以創造300億的營收(包括購物、廣告、拍賣、頻道租金)。
我就看了一下Yahoo首頁內容,果然Yahoo首頁的內容都是合作夥伴(內容供應商)提供,Yahoo最強的核心能力在於:
1.整合能力(將各式各樣的CP整合進Yahoo,符合網友所需又彼此不衝突)
2.準確的眼光(何時、要找誰、用哪個服務配合etc,眼光精確)
3.Yahoo品牌營造
舉例來說:
Y!手機娛樂頻道:e7play、比價王,提供內容。
Y!購:剛開始也是與興奇購物合作,後來才合併。
Y!股市:由凱基證券所提供
Y!遊戲:由Sonet所提供
Y!新聞:由Udn、中時、中央社、nownews等等提供
還有很多....
若有一天所有CP都離開Y!那Y!就玩完了...例如搬家到FB??
其實我主要是在想,若是找一個知名品牌為"殼"的看板,是否也能創造不錯的營收?
舉個例子:
大家知道中國百腦匯是中國最大的三C連鎖賣場,品牌知名度很高,但是他們的網站很糟,在此請況下,我們是否可能以百腦匯做"招牌",尋找合適或互補內容、服務、娛樂、社群、電信、生活供應商合作(CP的品牌知名度不如百腦匯的情況)也可與一般搜尋、入口網站做差異化(因為合作供應商都是聚焦於3C生活),剛開始EC部分一樣找一家不錯的購物網站配合,一兩年後再將其併購,這樣以"百腦匯"之品牌做為平台,經營包租公的生意,之後再一步一步拓展營收範圍,這也許是百腦匯網路策略的一個可行方案呢?